聚异丁烯(PIB)是由异丁烯经正离子聚合制得的聚合物,是一种饱和线性聚合物,外观呈现无色或淡黄色粘稠液体或半固体状,具有气密性优、耐酸碱性好、热稳定性好等特点,可溶于芳香烃、环烷烃、矿物油等,不溶于甲醇、乙醇、丙酮、冰醋酸等。聚异丁烯可用作油品添加剂、粘合剂、增稠剂、润滑剂、密封剂,市场需求不断增长。
按照分子量来划分,聚异丁烯可以分为低分子量聚异丁烯、中分子量聚异丁烯、高分子量聚异丁烯、超高分子量聚异丁烯。其中,低分子量与中分子量聚异丁烯可用于成品油、涂料、润滑油、胶黏剂、密封剂等产品生产领域;高分子量与超高分子量聚异丁烯可用于塑料、橡胶、热塑性弹性体、绝缘材料、防腐材料等产品生产领域,能够应用在高技术产业中。
在全球市场中,西欧与北美地区聚异丁烯产业化发展较早,20世纪40年代即开始起步,德国是最早拥有聚异丁烯量产能力的国家,接下来是美国。现阶段,全球聚异丁烯生产企业主要有巴斯夫、英力士、润英联、路博润、TPC等,这些企业在规模、技术等方面处于领先地位。我国聚异丁烯行业起步较晚,于20世纪80年代才开始发展,现阶段已经具备高分子量产品生产能力。
全球聚异丁烯下游应用领域主要集中在润滑油、成品油领域,其需求占比达到77%;其次是胶黏剂、密封剂领域,需求占比为14%。在我国市场中,润滑油、成品油也是聚异丁烯的最大下游市场,需求占比达到86%,高于全球平均水平;胶黏剂、密封剂领域需求占比为8%;而应用在塑料、橡胶、热塑性弹性体领域的聚异丁烯占比仅为5%左右。
根据新思界产业研究中心发布的
《2020-2025年聚异丁烯行业深度分析及"十四五"发展规划指导报告》显示,我国聚异丁烯生产企业主要有扬子-巴斯夫、中石油吉林石化、玉皇化工、杭州顺达、山东鸿瑞、新疆新峰等,其中大部分企业产能集中在中分子量聚异丁烯与低分子量聚异丁烯领域,高分子量聚异丁烯产能占比较小。无论是从产能还是需求来看,我国聚异丁烯产业结构发展不均衡,未来还需持续调整优化。
新思界
行业分析人士表示,经过不断发展,我国聚异丁烯行业已经取得了长足进步,中分子量与低分子量产品生产技术成熟,已具备高分子量产品量产能力,并且于2017年建成了全球第一条超高分子量聚异丁烯中试生产线。但整体来看,我国聚异丁烯行业依然存在产品结构发展不平衡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