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膜封装一般都是以塑料为基材,将无机氧化物沉积在衬底上形成水汽阻隔膜。薄膜封装材料可分为无机材料、有机材料、无机+有机复合材料,其中无机材料价格低廉、硬度较高、耐热冲击性较强,但由于其与OLED兼容性较差,因此目前尚未得到广泛应用。
薄膜封装材料处于电子产业链的中上游,产业链上游包括PET等基膜、金属靶材、UV吸收剂、胶粘剂等原材料,中游为薄膜制造,下游为终端应用。国外柔性薄膜阻隔封装材料发展较早,技术比较成熟,占据主要地位。目前全球主要的薄膜封装材料供应商为韩国的Samsung SDI、LG Chem、美国3M、日本的Mitsui Chem等企业。
国内相关企业主要集中在食品和药品包装领域,而用于柔性显示的水汽阻隔膜企业非常少,材料主要依赖进口。国内企业以康得新、万顺股份和乐凯胶片为主。2019年康得新公司受债务危机的影响,面临资金紧张、客户流失的困境,盈利水平大幅下滑,2019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4.79亿元,同比下滑83%。2019年万顺新材实现收入44.52亿元,同比增长6.8%。乐凯胶片2019年实现营业总收入21.36亿元,同比下降5.50%
根据新思界产业研究中心发布的
《2020-2025年中国薄膜封装材料(TFE)行业应用市场需求及开拓机会研究报告》显示,由于近几年全球电子设备升级,柔性OLED屏幕需求持续攀升,从2018年的4450千米每平方,增长到2019年的8360,同比增长了90%以上,处于高速增长阶段,预计到2020年底市场需求量将达到15000千米每平方左右。随着薄膜封装材料在柔性OLED屏幕应用不断普及,未来薄膜封装材需求进一步扩大,行业发展前景广阔。
高端显示薄膜封装材料目前以国外企业为主,且对生产技术的保密,因此国内高端显示薄膜封装材料主要依靠进口。国内柔性密封材料产能较少,缺乏相关关键设备和技术人才,因此市场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市场发展潜力巨大。未来随着国内柔性面板制造技术的成熟和国内薄膜封装材料产量、性能的不断提升,国内薄膜封装将大有可为。
新思界
产业分析人士表示,随着全球OLED产业的快速发展,未来薄膜封装需求将持续攀升,行业发展前景较好。从生产方面来看,目前我国薄膜封装材料主要集中在中低端领域,高端产品进口依赖较强,未来实现国产替代空间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