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水资源匮乏、水质污染问题突出,随着用水需求量持续增长,导致水资源的供需矛盾严重。水资源循环利用是解决这一矛盾的有效途径。水处理膜是一种具有分离作用的介质材料,当在膜两边施加压力差或电位差等推动力时,可以使原料侧组分选择性地通过膜,以达到分离提纯的目的。
水处理膜目前主要应用于给水净化、污水处理、海水/苦咸水淡化、食品制药等领域。由于水处理分离技术不同,因此目前水处理膜种类较为丰富,主要有微滤膜(MF膜)、超滤膜(UF膜)、纳滤膜(NF膜)、反渗透膜(RO膜)等,其中超滤膜的工业应用十分广泛,用于分离、浓缩、纯化生物制品、医药制品以及食品工业中;还用于血液处理、废水处理和超纯水制备中的终端处理装置。
目前,我国水处理膜主要有三大应用领域,分别为市政污水处理、工业污水深度处理、海水淡化脱盐,其中工业污水处理市场较为庞大。从发展来看,随着水处理技术的不断完善,市场将逐步下沉,由单一发达城市为主,向三四线城市及城镇农村,因此未来水处理膜在三四线城市需求上升。
根据新思界产业研究中心发布的
《2020-2025年中国水处理膜行业市场深度调研及发展前景预测报告》显示,我国政府对于水处理问题较为重视,在“十三五”规划中,政府明确要求加快水处理行业的发展,到2020年水处理膜市场渗透率要达到30%以上。由于政策的引导,我国水处理膜行业得到快速发展,市场规模从2017年的711亿元,增涨到2019年的979亿元,同比增长了15%,按照目前行业发展速度,预计2020年底我国水处理膜市场规模将达到1220亿元。
从竞争方面来看,我国水处理膜行业虽然处于快速发展阶段,但目前产品相对跨国企仍有差距,高端产品仍由美国、日本、德国等国家掌握,代表企业有陶氏化学、日东电工、日本东丽、GE、科氏等。但由于我国水处理膜市场发展前景较好,因此吸引较多外企进入我国市场,各大企业通过合作方式打入我国市场,如日本久保田牵手安徽国祯环保,成立久保田国祯环保工程科技有限公司;日本东丽株式会社联合中国蓝星集团,共同投资组建蓝星东丽膜科技有限公司。但就整体来看,我国水处理膜市场尚未形成垄断格局,碧水源科技、津膜科技等国内企业瓜分中低端市场,未来有实现国产高端替代的空间。
新思界
产业分析人士表示,随着环保监管趋严,以及水资源日益短缺,我国水处理行业快速发展,水处理膜市场需求持续攀升,行业发展前景较好。在生产方面,我国企业由于技术落后,目前占据国内中低端市场,未来实现高端国产替代空间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