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处理分离膜是指表面具有一定物理或化学特性的薄屏障物,能使相邻两个流体之间构成不连续区间并影响流体中各组分的透过速度。利用膜的选择性分离可以实现不同液体组分的分离、分级、浓缩与提纯,由于不需要发生形态的变化,分离膜技术特别适合应用于无相变和无化学变化的分离过程,已广泛应用于水处理、医药、生物、食品、石化、能源等领域,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根据不同形状,水处理分离膜可分为中空纤维膜、管式膜、卷式膜及平板膜等。膜的形状是由制作和装配工艺决定的,不同形状的分离膜在单位装填面积、清洗频率及制造成本等方面存在差异。另外,根据不同过滤精度,水处理分离膜也可分为微滤(0.1-1μm)、超滤(0.01-0.1μm)、纳滤(0.001μm)及反渗透(截留所有离子)四类,过滤精度越小,能够阻隔的组分越精细。
目前,我国仍然存在人均水资源不足、水体污染严重、水处理能力不足以及污水处理标准尚待进一步提升等问题。随着《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水十条”)》、《“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全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十三五"规划》等政策的出台,我国水处理分离膜下游需求不断增加,行业进入快速发展的阶段。
我国水处理分离膜主要应用市政污水处理、工业污水深度处理、海水淡化脱盐三个领域,随着污水处理排放标准的不断提高以及环保执法力度的不断增强,占地面积小、出水水质好的膜应用技术在国内水处理市场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水处理分离膜行业则在膜应用广泛推广的带动下快速发展。根据新思界产业研究中心发布的
《2020-2024中国水处理分离膜行业市场现状综合研究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显示,2017年中国水处理分离膜行业市场规模为729亿元,同比增长16.7%,2019年中国水处理膜行业市场规模达到1083亿元,同比增长14.9%。同时,我国水处理分离膜市场应用也呈现下沉化趋势发展,由单一发达城市为主,向三四线城市及城镇农村延伸。
新思界
产业研究员表示,近年来,国内少部分水处理分离膜制造企业在生产工艺上取得了较大的进步,但是与三菱(日本)、美能(新加坡)、泽能(加拿大)等国际领先企业相比,国内水处理分离膜行业整体研发和创新能力仍有待进一步提升。水处理分离膜产品的性能主要取决于制造企业对生产工艺的控制,行业内中小型企业较多,部分核心设备甚至主体生产线均需对外采购,制约了行业的整体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