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合金是指以铁、镍、钴为基,能在600℃以上的高温及一定应力作用下长期工作的金属材料,主要分为760℃高温材料、1200℃高温材料和1500℃高温材料这三种产品,具有优异的耐高温、抗氧化、抗热腐蚀、断裂韧性等性能,是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石油化工、舰船的一种重要材料。近年来,随着高温合金材料的持续发展,新型高温合金材料的相继出现,我国高温合金的市场需求处于逐步扩大和增长状态,目前已成为军民用燃气涡轮发动机热端部件不可替代的关键材料。
根据新思界产业研究中心发布的
《2020-2024年高温合金行业市场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分析报告》显示,近年来,我国高温合金产量保持持续增长趋势。根据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统计的相关数据显示,从2012年的万吨发展到2018年,我国高温合金材料年生产量达到3.5万吨以上,在2019年产量突破4.5万吨,较上一年增长约28.6个百分点。然而酒消费量来看,我国高温合金的市场消费量远远超过生产量,在2019年已经突破到6.0万吨以上,但国内高温合金生产企业数量有限,整体技术水平与国外龙头企业仍存在较大差距,生产能力与需求之间存在着较大缺口,国内高温合金行业有将近50%的市场需求依赖进口产品。
目前我国高温合金产业虽然已经形成了比较完整的高温合金体系,但生产水平仍存在不足。首先,我国高温合金产品成本相对较高,部分产品的零部件生产流程较为复杂落后,成品率相对低;而且目前我国的高温合金产品研究方向多以军事领域为主,导致一部分产品性能无法满足民用航空发动机的使用要求;另外,在一些高端领域,我国技术水平落后于国际先进水平,无法研制出达到国际主流水平的成熟产品。这些现象皆表明了,目前我国高温合金生产技术水平不高,市场在未来仍有相当大的发展空间,特别是在高端领域,我国企业仍需要提高研发能力和装备水平,增强其自身生产高性能高温合金材料的能力。
新思界
行业分析人士表示,近年来,随着高温合金材料的持续发展,以及新型高温合金材料的相继出现,我国高温合金市场需求处于持续增长状态。但由于国内高温合金生产企业数量有限,整体技术水平与国外龙头企业仍存在较大差距,生产能力与需求之间存在着较大缺口,因此对进口市场依赖程度较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