缓释肥也称控释肥,是在化肥颗粒表面包上一层很薄的疏水物质制成包膜化肥,水分可以进入多孔的半透膜,溶解的养分向膜外扩散,不断供给作物,即对肥料养分释放速度进行调整,根据作物需求释放养分,达到元素供肥强度与作物生理需求的动态平衡。市场上的涂层尿素、覆膜尿素、长效碳铵、CA、CR肥料都属于缓释肥的一种类型。
缓释肥是化肥发展方向之一,从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经济效益等多方面考虑都有较好的发展空间。我国当季施用的氮肥约40%通过气态、淋洗和径流等途径损失掉。缓释肥可以提高化肥的利用率,从而节约资源,减少化肥流失对环境造成污染,减少农民经济损失。缓释肥料是低碳经济时代的新型增值肥料,被誉为是21世纪肥料产业的重要发展方向。“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将研发新型环保肥料、缓控释肥料等列为优先发展主题。国外还针对农民施用缓释肥料给予补贴,提高水质。
根据新思界产业研究中心公布的
《2019-2023年中国缓释肥项目投资可行性研究报告》显示,目前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肥料出口国,缓释肥料的生产及销售企业有近百家,但市场接受度并不高,截止2018年底,我国缓释肥产量仅为240万吨,占全国肥料总产量5459.6万吨4.8%。缓释肥产业化进程缓慢,主要原因除了售价高昂,下游市场难以接受外,还与国内缓释肥技术息息相关。国内缓释肥一般肥料使用率使用超过三年的很少,一般都是使用一年,就淘汰了,与国外3-5年的使用期限相比有较大的差距。
缓释肥料在不断的完善发展过程中反而衍生出了更多的面向,从1.0版的化学衍生、缩合技术到2.0版化学包裹、包衣技术,再到3.0版选用诸如沸石、活性炭等对土壤更加友善的吸附性、离子性的材料技术,缓释肥料技术的发展已迈入了新时代。未来,肥料技术必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药肥、省水肥、土改肥、活菌肥、荷尔蒙肥等形式多样的技术,将帮助种植者更加精准而科学的用肥,从而在真正意义上做到减少农事。
未来肥料研究的重点应当是如何提高效率与利用率,而不是继续大幅度提高施肥水平。未来5-20年,更新观念、打破传统,我国肥料产业实施质量替代数量发展战略,化肥供应量力争控制在5000万吨左右在不增加或少量增加化肥用量的前提下,通过提高效率,保证我国的粮食安全。在长期的研究和实践中,缓释肥料成为了中国实现肥料“质量替代数量”战略的重要载体。
新思界
产业研究员认为,我国是化肥生产大国,产量和用量均居世界前列。但化肥利用率确远低于世界水平。这既浪费了大量的财力和资源,又造成了不应有的环境污染。肥料增效剂正是应长效肥料市场的需求,研制开发的高新技术,应用这一技术产品生产的长效氮肥、复(混)合肥具有肥效期长,利用率高,作物增长幅度大等优点。缓释肥料将是未来发展方向,随着下游产业升级的加速及集中度提高,预计2020年之后中国缓释肥市场将迎来高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