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基PA56主要原料来源于可再生生物质原料,具有低碳、环保优势,性能与经典的PA66相媲美,甚至在某些方面性能更优于PA66,可应用于服装、汽车轮胎帘子布、地毯、管道、电子仪器、汽车零部件等诸多领域。
目前市场上常见的聚酰胺产品是利用石油产品的原料来聚合生产的,自上世纪30年代开始发展,至今全球聚酰胺的总需求量已经超过700万吨/年,其中以己二胺和己二酸为原料合成的聚酰胺(PA)66市场占比为30%左右。随着石油资源的逐渐减少,以及石油带来的污染问题的加剧,寻找石油的可靠替代品已经成为全球性的问题,给来源于可再生资源的生物基聚合物及其纤维发展带来了发展契机。
20世纪中叶开始,国内外就不断研究生物基聚酰胺的制备技术,其中油脂路线和糖路线应用最为广泛。当前,美国、德国、意大利、荷兰、英国、日本等国在研究、开发生物基聚酰胺方面取得了突破与进展,新产品不断问世,如PA11、PA1010、PA410、PA610、PA1012、PA10T、PA56等,已应用于汽车零部件、电子电器、防护镜、体育器材、食品包装等领域。
生物基PA56由戊二胺和己二酸聚合而得,两种单体均可以由生物质原料制备。戊二胺可通过油脂路线和糖路线制得,己二酸可由葡萄糖为原始材料制备。生物基戊二胺的奇数碳链特性,赋予了生物基PA56优良的性能,如良好的自熄性、流动性以及高韧性和高耐磨性等,使得生物基PA56可在多数情况下取代传统PA66,如服装、汽车等领域。
另外,我国PA66的生产一直都面临着进口原材料缺乏的问题,且近年来受石油价格波动的影响,PA66产品价格波动较大,给生产企业及下游用户都带来了较大的经营风险,由此给生物基PA56创造了更大的发展机遇,人们对生物基PA56的发展更加重视,关于生物基PA56的研究项目及专利数量快速增长。并且上海凯赛公司开发的生物基聚酰胺PA56已实现产业化生产。根据新思界发布的
《2019-2023年中国PA56行业市场行情监测及未来发展前景研究报告》,2018年,中国生物基聚酰胺PA56行业产能为5000吨。未来,随着凯赛(金乡)生物材料有限公司20万吨/年绿色尼龙56项目产能的陆续释放以及其他公司PA56生产线的建成投产,中国生物基PA56供给能力将大大提升。
新思界
产业分析师指出,生物制造能有效缓解能源和环境问题,将成为21世纪最具前景的产业,随着生物基PA56生产技术的逐步成熟及产能的提升,生物基PA56对PA66的替代性将不断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