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导热油相较于普通导热油能够在更高的温度环境中进行传热,传热稳定,调温控温准确,能够在低蒸汽压条件下产生更高的温度,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化纤工业、多晶硅、航空航天等领域。
近年来,在国家产业政策的扶持下,高温导热油行业大力推行技术进步和科技创新,采取自主开发、引进国际先进技术和进行合作生产等多种方式,大大提高了自身的生产能力和应用水平。目前我国生产的高温导热油已能保证较好的性能、质量和可靠性,能够满足多数普通用户的需求,在中、低端产品上具备较强的竞争力。同时在高技术产品研发方面也有所突破,能研发生产出高端高温导热油产品,部分产品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但总的来看,与美国、德国、日本等国家相比,我国高温导热油行业发展时间相对较短,整体技术水平与这些国家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目前,我国高温导热油行业整体产能产量较小,尚不能完全满足市场需求,尤其是高端合成型高温导热油领域,对进口产品依赖较大。新思界产业研究中心发布的
《2019-2024年中国高温导热油行业市场深度调研及发展前景预测报告》显示,2018年我国高温导热油需求量约有20万吨,其中进口量达4.7万吨,进口产品多集中在合成型高温导热油,进口产品平均价格达5万元/吨。
高温导热油具有更好的传热性能,密度高、粘度低、流动性好,高温稳定性好,不易氧化分解,而且使用寿命长、生理及环保性能优越、可再生处理,广泛应用于石化、化纤、塑料以及多晶硅、航空航天、太阳能热发电等领域,是国外发达国家普遍使用的产品。目前,我国高温导热油主要应用于化纤、石化等领域,未来随着国内生产及工业应用技术的逐步成熟,高温导热油产品应用范围将进一步扩大,发展前景广阔。
新思界
产业研究员表示,高温导热油有矿物型和合成型两种。目前,国外高温导热油以合成型为主,而国内仍有大量的矿物型高温导热油。合成型高温导热油反应中高温裂化少、高温热稳定性好,挥发比较少,再循环使用,是高温导热油的发展方向,但国内技术水平较为有限,竞争力不足。因此,我国合成型高温导热油技术水平仍有待提高。掌握核心技术的合成型高温导热油企业将迎来发展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