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9月25日,山西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发布《山西省新材料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9-2021)》,在新型煤焦化工材料方面,围绕“煤-苯-己内酰胺/己二酸—尼龙6/尼龙66”等工艺路线,加快发展己内酰胺等高端苯系深加工产品。己内酰胺是一种重要的化纤原料和有机化工产品,90%用于聚合生成聚酰胺切片(尼龙6切片),10%用于精细化工行业,主要用来做医药中间体、涂料等。
根据新思界产业研究中心发布的
《2019-2023年中国己内酰胺行业市场供需现状及发展趋势预测报告》显示,2018年,我国己内酰胺产能超25万吨的企业有福建申远新材料有限公司、福建天辰耀隆新材料有限公司、中国石化巴陵石化分公司、巴陵恒逸己内酰胺有限责任公司、南京帝斯曼东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超20万吨的除上述外,还有江苏海力化工有限公司、中国石化石家庄化纤公司、鲁西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山东方化工有限公司、阳煤集团太原化工新材料有限公司等。
2019年以来,我国己内酰胺新增和投产产能项目较多:7月中旬,福建申远新材料有限公司年产100万吨的己内酰胺、聚酰胺一体化项目,一期40万吨己内酰胺项目试生产,二期60万吨己内酰胺、聚酰胺一体化项目已经动工;8月上旬,恒逸石化己内酰胺产能由20万吨扩大到40万吨;9月下旬,内蒙古鄂尔多斯市鄂托克旗建元煤焦化有限责任公司60万吨己内酰胺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第一次公示。
未来几年,我国仍将有浙江巴陵恒逸10万吨、山东方明化工10万吨、湖北三宁化工10万吨、内蒙古庆华集团20万吨、福建永荣科技有限公司60万吨、福建申远新材料二期60万吨、福建锦江石化40万吨、平煤神马集团二期20万吨、沧州旭阳化工二期10万吨、江苏三鼎石化科技有限公司20万吨等多家企业的新建或者扩建计划。
如果上述项目能够如期实施,预计2022年,我国己内酰胺的总产能将超600万吨。随着产能的不断增长,我国己内酰胺行业已经由供不应求步入供应过剩,加上产品同质化现象较为严重,多为中低端产品,因此行业开始步入低利润或者微利润时代,市场竞争将十分激烈。
新思界
产业研究员表示,面对未来产能过剩的风险,加之现阶段环保压力较大,未来己内酰胺产业发展方向应遵循:①严格控制新增产能的建设,在现有产业结构的格局下,控制中低端产能的建设;②优化生产工艺,提高产品质量,替代目前进口己内酰胺在民用丝、高速纺长丝领域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