粘胶短纤是以棉短绒、木材、竹子等天然纤维素为原料,经碱化、磺化、纺丝等工艺处理制成的人造纤维,是最为接近棉花的亲肤型纤维,且天然纤维素含量还要高于棉花,在可纺性、标准化程度上较棉花也有许多优势。目前在中国市场中,粘胶短纤产品主要应用于服饰服装、床上用品、尿不湿等各个消费领域。
根据新思界产业研究中心发布的
《2019-2023粘胶短纤维行业市场现状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显示,我国粘胶短纤市场保持稳步发展趋势。从产量来看,从2013年的290万吨增长至2018年,我国粘胶短纤产量已经达到380万吨以上,整体保持增长趋势,目前我国已经逐渐发展成为世界粘胶短纤生产大国;从产能来看,从2013年的330万吨增长至2018年,我国粘胶短纤产能已经超过480万吨,保持持续上升态势。总体来看,我国粘胶短纤市场呈稳步发展趋势。
从进出口市场来看,2018年中国粘胶短纤出口量达到37万吨,与上一年30万吨的出口量相比,增长约23.3个百分点;同年我国粘胶短纤进口量约为12万吨,与上一年21万吨的进口量相比,缩减约42.8个百分点。出口量上升、进口量下降,这说明了我国粘胶短纤在国际市场上的影响有逐渐增强的趋势,海外市场被进一步拓宽。
从市场格局来看,我国粘胶短纤生产企业众多,且分布较广,2018年我国粘胶产能排名前十的企业分别为唐山三友、中泰化学、澳洋健康、丝丽雅集团、山东雅美、萧山富丽达、南京兰精、恒天海龙、新疆天泰和吉林化纤,其中唐山三友、中泰化学、澳洋健康分别以16%、14%和9%的比例位列前三,丝丽雅和山东雅美分别以8%、7%的比例居于第四、五位,五家合计市场占有率约为55%左右。随着国家对环保政策日趋严格,将会使国内粘胶短纤行业进入门槛提高,中小企业发展受到限制,未来我国粘胶纤维市场向进一步向龙头企业聚集。
新思界
行业分析人士表示,粘胶短纤凭借其优越的舒适性、染色性和吸湿性等功能,在中高端面料市场上的占比不断提升,市场消费需求也在持续扩大,市场呈现稳步发展趋势。目前国内粘胶短纤生产企业内中小型企业仍然较多,市场竞争较为激烈,随着国家对环保政策日趋严格,国内粘胶短纤行业进入门槛逐渐提高,未来我国粘胶纤维行业仍有较大市场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