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含铜危废处理方式为可资源化处理,主要包括湿法处理和干法处理。其中,湿法处理是将含铜危废,在酸性介质水溶液中进行化学处理或者有机溶剂萃取、分离杂质,提取铜及其化合物的过程。湿法处理工艺中,产物一般是氢氧化铜、氯化铜等含铜化合物,杂质含量高,企业一般将其进一步除杂或者通过其他化学反应,得到下游客户需要的氯化铜、硫酸铜等产品。干法处理是将含铜危废处理通过制砖、熔炼或者粉碎、分离等工艺,制得粗铜、冰铜。含铜危废处理直接销售粗铜或者通过进一步精炼生产电解铜。
目前,中国含铜危废处理企业有北京东方园林环境股份有限公司、东江环保股份有限公司、杭州富阳申能固废环保再生有限公司、阳新鹏富矿业有限公司等。中国含铜危废处理企业较多,但普遍规模小,市场占有率低。
新思界产业研究中心发布的
《2019-2023年中国含铜危废处理市场可行性研究报告》显示,中国近年来加大了环保治理力度,批准的含铜危废处理企业数量不断增加,含铜危废处理能力也持续提升,但含铜危废的实际处理量仍然较低。
同时,电子元件制造是全国含铜危废主要来源行业。目前,中国电子元器件制造企业众多,仅规模以上企业就有五千多家。大量的电子元器件制造企业产生的含铜危废量较大,且我国电子元器件制造业还处于成长期,未来规模还将扩大,会产生大量的含铜危废处理需求。
总的来看,我国含铜危废处理缺口较大。新思界
产业研究员表示,在供给能力提升受限的背景下,我国含铜危废处理价格有望长期维持在较高水平,同时由于危废处置需要较高的技术、资金、资质等壁垒,毛利率也维持在较高的水平。我国含铜危废处理投资前景广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