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思界 > 产业 > 化工 > 聚焦 >

食用色素行业发展态势良好 产品结构亟需升级

2019-09-20 17:43      责任编辑:周圆    来源:www.newsijie.com    点击:
分享到:

食用色素行业发展态势良好 产品结构亟需升级

  食用色素是能够改变食物原有颜色的食品添加剂,主要由动植物以及微生物中提取、或由人工合成制成,包括天然色素与合成色素两大类。色彩是提升食物视觉效果的重要因素,食用色素直接影响到食物的感官品质,随着我国居民消费观念不断提升、食品工业不断发展,食用色素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市场需求不断增长。
 
  根据新思界产业研究中心发布的《2019-2023年食用色素市场发展前景分析及供需格局研究预测报告》显示,2018年,我国食用色素行业产量约为47.5万吨,同比增长0.4%;行业销售总额约为46亿元,同比增长9.5%。我国食用色素行业产量与销售额均保持增长态势,且销售额增速高于产量增速,行业整体发展态势较好。
 
  在食用色素产品中,人工合成色素是用化学品为原料制成,会对人体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天然色素主要是从植物、动物、微生物中提出制成,成分天然,安全性较高。常见的天然色素主要有胡萝卜素、番茄红素等植物色素,血红素、虾红素等动物色素,红曲色素等微生物色素。随着提取技术的不断提升,天然色素的种类日益丰富。
 
  相较于美国、西欧、日本等发达国家和地区,我国食用色素行业起步较晚,安全意识较为落后,在20世纪末期,我国市场供需仍以合成色素为主,对国民健康造成较大危害。随着我国居民健康意识不断增强、消费观念不断提升,我国市场对安全性高的天然色素需求不断增长,天然色素逐渐成为市场主流,合成色素逐渐被摒弃。
 
  我国食用色素行业发展时间相对较短,尽管行业在开发利用与生产工艺等方面已经取得了长足进步,能够生产的色素种类不断增多,但行业中仍存在较多设备落后、生产工艺水平低、研发能力弱的小型企业,在低端领域重复建设,生产的产品存在杂质多、纯度低、稳定性差、着色弱等现象,使得行业整体盈利能力较差。为提高国际竞争力,我国食用色素行业需不断调整产品结构,向规范化、品质化方向发展。
 
  新思界行业分析人士表示,食用色素是重要的食品添加剂产品之一,其直接影响食物的视觉品质,随着我国食品工业不断发展,食用色素的需求量不断上升。在国民健康观念不断提升的情况下,我国市场对安全性高的天然色素需求快速增长,合成色素逐渐退出市场。市场要求的不断提高,倒逼我国食用色素行业技术水平不断进步,但现阶段行业中仍存在较多技术工艺落后的小型企业,品质较差的低端产品供应过剩,未来,食用色素行业结构需不断调整升级。
 
关键字: 发展 产品结构 食用色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