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凝胶是一种具有纳米多孔结构的新型材料,因轻若薄雾蓝色泛蓝,又被称为“蓝烟”、“冻结的烟”。气凝胶因纳米多孔网络结构,孔隙率高达80~99.8%,室温导热系数可低达0.013w/(m•k),是迄今为止绝热性能最好的材料,在航空航天、石油化工、电力冶金、船舶车辆、精密仪器、冰箱冷库、服装帐篷、建筑节能等领域的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是传统隔热材料革命性替代产品。
气凝胶因成分不同,主要有二氧化硅气凝胶、氧化铝气凝胶、氧化锆气凝胶和碳气凝胶等。当前,二氧化硅气凝胶的绝热性能最为引人注目,技术也最为成熟,国内外气凝胶的产业化发展大多围绕二氧化硅气凝胶绝热应用展开。因此,现阶段市场上的气凝胶产品也主要以二氧化硅气凝胶为主,其他类型的产品产业化程度较低。
国内气凝胶市场起步较晚,进口产品和外资企业产品长期占据国内市场,价格也较为昂贵,市场普及度相对较小。近年来,在国家政策的强有力的推动下,国内气凝胶的相关研究不断深入,生产企业数量逐步增多,实力不断增强,成本不断下降,生产和消费规模也不断扩大。随着,国内节能减排政策的推行和经济体量的的迅速扩大,中国气凝胶行业驶入了快速发展通道。
根据新思界产业研究中心发布的
《气凝胶行业“十三五”发展前景及投资战略规划研究报告》,2011-2016年,中国气凝胶行业市场规模不断增长,从2011年的4.84亿元增长到2016年的12.64亿元,尤其是三年逐渐进入快速增长轨道。随着气凝胶工艺成本的降低和产业规模的不断扩大,一些新兴应用不断开发出来,气凝胶市场日益成熟,市场需求快速增长。

数据来源:新思界产业研究中心整理
目前,国内气凝胶产品主要应用于军工航空航天、石油石化、建筑材料等领域。其中军品领域需求主要集中在航天、兵器及舰艇等领域;民用领域的石油化工、建筑节能领域、轨道交通、电力工业、矿用井下救生舱和城镇热力管网已经形成一定的市场规模并继续快速增长,特种服装和帐篷、LNG管线等领域应用也开始少量试用,后期市场巨大。
新思界行业分析师表示,气凝胶是应用广泛的基础性战略前沿新材料,中国气凝胶产业起步几乎与世界同步,十多年来在学术界和企业界辛勤耕耘下,中国气凝胶产业已经处于世界先进行列。目前,制约气凝胶市场拓展的最大障碍是高昂的价格,一旦气凝胶材料的生产成本得以显著下降,市场规模就会急剧扩大,产品销量也会迅速扩大,并将革命性地替代传统绝热材料。现阶段,在工业绝热领域,采用气凝胶材料的工程总造价已经接近采用传统保温材料,而且具有节能、节省空间、防腐、长寿命等显著优点,气凝胶产业发展将迎来爆发期。
更多行业研究报告请关注新思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