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唑醇是三唑类杀菌剂,是甾醇脱甲基化抑制剂,具有预防和治疗作用。对禾谷类作物、咖啡、甜菜、果树和葡萄上的白粉菌目、锈菌目、属孢霉属、喙孢属、壳针孢属、黑星菌属菌均有效。与其它杀菌剂混用,能很好防治谷类眼点病、叶斑病和网斑病。
环唑醇上游原材料主要是环丙基甲基酮、1,2,4-三氮唑、环氧乙烷等,产品生产工艺比较复杂。环丙基甲基酮行业发展较快,国内绩溪县徽煌化工厂在国内知名度较高,占有一定的市场份额。尽管环丙基甲基酮受农药季节性因素影响,可能出现短期供货紧张状况,但总体市场供应量比较充足,可以满足环唑醇的生产需求。
图表 1:环唑醇产业链图
资料来源:新思界产业研究中心整理
环唑醇下游应用主要是环唑醇制剂,被用于农作物杀菌剂。目前受环保因素和食品安全的影响,农药行业在朝着环境友好的方向发展。2015年12月,台湾地区发布G/SPS/N/TPKM/378、379号通报,修订蔬菜和谷物中唑草酮等24种农药残留限量标准,以及动物源性食品中多菌灵等3种农药残留限量标准,其中,洋葱、红葱头、蒜头、荞头四种作物的环唑醇限量标准为0.05ppm,珠葱、蕗荞两种作物的环唑醇限量标准为0.2ppm。2016年7月,新西兰初级产业部发布G/SPS/N/NZL/537通报,修订部分食品中农残限量。其中,食用内脏(哺乳动物)的环唑醇使用限量为0.5 mg/kg。2017年澳新食品标准修订最大残留限量列表,其中,环唑醇在鹰嘴豆(干)、扁豆(干)商品中的残留限量为0.01mg/kg。
新思界产业研究中心发布的《
2015-2019年中国环唑醇行业发展前景及投资风险规避建议报告》指出,环唑醇与其他杀菌剂相比,具有防治效果好、不易引发病原菌抗药性等优点,随着国内市场对其不断认可,下游需求将不断增长。从下游应用市场来看,虽然三唑类杀菌剂已经有30多年,但依然有很大的市场空间。近年来全球种植结构的变化和转基因作物对除草剂及杀虫剂市场的影响,一些公司不断从事新的三唑类杀菌剂的开发。目前我国环唑醇主要应用在粮食和果蔬等食用领域,未来我国环唑醇下游应用将不断拓展,如非农作物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