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思界 > 产业 > 化工 > 聚焦 >

我国聚碳酸酯行业市场需求及企业现状分析

2016-01-16 13:11      责任编辑:李蕊    来源:www.newsijie.com    点击:
分享到:

我国聚碳酸酯行业市场需求及企业现状分析
 
        我国是聚碳酸酯(PC)需求增长快速的国家,也是全球重要的聚碳酸酯国家。数据显示,我国聚碳酸酯的需求现以每年8%到12%的速度增长,对聚碳酸酯产品的年消费量大约180万吨,占全球消费总量的30%以上。由于技术的制约,国内产量在数十万吨左右,主要为中外合资企业生产,对外依存度约70%-80%。  

        聚碳酸酯市场旺盛,与其性能、用途、技术含量以及生产工艺相关。新思界产业研究中心发布的《2016年聚碳酸酯行业投资前景预测及投资策略建议报告》显示,聚碳酸酯(PC)是化工新材料五大特种树脂中市场增长量最大的材料,具有高强度性、电绝缘性、耐热性、耐疲劳性、透光性和稳定性等众多优点。聚碳酸酯作为5大工程塑料中的透明产品,下游领域十分广泛,随着经济发展,电子电器、家电、建筑建材、汽车制造和医疗器械等行业成为聚碳酸酯需求增长快速的领域。

        其次,由于聚碳酸酯生产技术含量高,高性能产品附加值也比较高,现在连iPhone5c的外壳使用的都是聚碳酸酯材料,在制造业产能过剩、产业转型的当口,开发聚碳酸酯项目已经成为一些化企延伸产业链条、实施产品结构升级的重要途径。

        再次,生产工艺上,聚碳酸酯生产工艺主要有光气界面缩聚法、传统酯交换法、完全非光气酯交换法三种,外企在国内投资建设的装置均采用前面两种工艺,前两种工艺因在三废排放和残留危害等方面还无法做到“零污染”,面临着处理大量工艺废水的困扰。

        在全球提倡环保的当下,一些先进的企业转型仍然可以选择最先进、绿色、环保的非光气酯交换法工艺路线。这一工艺的先进性在于,三套联合装置组成的整个装置通过“碳酸二甲酯—碳酸二苯酯—聚碳酸酯”的生产路线,可以实现物料全过程的循环利用,废水排放基本为“零”,每年还可以消耗3.6万吨的二氧化碳,按常规1公顷阔叶林每天消耗1吨二氧化碳计算,整个装置每年吃掉的二氧化碳相当于100公顷(即1平方公里)阔叶森林,其面积是现有厂区面积的11倍多。

        由于国际PC技术主要集中在跨国化工企业,生产技术门槛较高,外国企业对技术又严格控制,因此国内PC装置生产多由外企投资或中外合资。市场调研数据显示,2014年国内跨国公司分支企业实际产能仅49.5万吨,进口达到150万吨,年产能仅为进口量的30%左右。

        2015年,国内聚碳酸酯生产企业也开始发力,宁波浙铁大风和山东鲁西化工等国内化企相继投产。此外,福建环球联合化工、烟台万华等都有新建产能的计划。但由于装置规模小、技术水平落后、产品质量差、生产成本高,目前还无法与国外产品抗衡。

        行业研究人士表示,由于我国聚碳酸酯高度依赖进口以及跨国化工企业,国内企业仍然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国内化企应该着力在高功能化、专业化应用方向,努力提高产品档次及附加值,在产品的应用领域同国外竞争。

        同时,预计未来我国聚碳酸酯市场仍将保持10%左右的速度增长。不仅是国内企业,目前一些合资、合作的聚碳酸酯项目也正在国内密集开工。随着国内聚碳酸酯产能投放,在缓解产品依赖进口的同时,有可能带来供应过剩的难局。因此企业应该加大技术创新,突破技术瓶颈、扩大市场应用。电子电器产品、建筑板材、汽车材料等领域,应该是我国聚碳酸酯企业重点瞄准的新兴市场。
 
        更多市场分析请关注新思界产业!
关键字: PC 市场分析 聚碳酸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