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是药品配送服务兴起的一年,传统医药企业将目光移至此地,试图拥抱“互联网”做一次试飞。但是,效果并不尽人意,不论是第三方
医药O2O的快方送药、药给力,还是自建O2O的叮当快药,都将用户需求本末倒置,使得用户并不买账。
日前,上药云健康获得11.12亿元A轮融资的消息再度将在线医疗推向了风口浪尖。除母公司上海医药外,京东也以资金和资源的方式参与了投资。目前,阿里巴巴、腾讯、百度、京东等巨头均以不同方式在该领域完成了基础布局。不过,与其他O2O相比,在线医疗拓展市场难度更大,烧钱效果小、受政策影响严重成为扩张阻碍,多数在线医疗仍停留在概念层面。
药品需求的重点在于疗效,当需求发生时,只有专业医药人士根据患者的病症结合自身专业知识,才能给予用户正确的指导,达到药到病除的效果。
市场的医药O2O产品完全忽视了用户真正的需求,强加给用户一个伪需求——配送快,都在配送速度上玩噱头。那么药品是否准确对症?用户使用是否有疗效?恐怕这才是用户最关心的,而非单纯送药速度。另外,对于线下合作的传统药店,送药速度的快慢能否给他们带来价值?恐怕这并没有什么联系。
另外,医生是在线医疗的基础。与拥有大量闲置资源供互联网企业利用的其他O2O行业不同,公立大医院的垄断性造成优质医疗资源极为稀缺,且限制了医生自由执业权。这成为在线医疗企业一道无法绕过的坎。
医疗是非常特殊的行业,它的体系虽然保守但是也有其合理性,因此医疗的互联网化需要建立在尊重其安全合规的需求之上,如果单纯地从方便、快捷,提升用户体验的角度出发,或套用其他行业互联网化的方式,效果并不会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