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亚甲基二氧甲基苯丙胺(MDMA)是一种非经典迷幻剂,其碱为无色油状液,其盐酸盐为白色粉末。MDMA是人工合成毒品摇头丸的主要活性成分,化学结构与多巴胺、5-羟色胺等单胺类递质类似,可作用于各种单胺类转运体,通过促进大脑中多巴胺、血清素、去甲肾上腺素的释放来发挥致幻、成瘾作用。
MDMA最早于1912年由默克制药公司研发出,上世纪70-80年代,MDMA作为合法处方药在临床广泛应用,但与此同时,MDMA逐渐开始大量娱乐性滥用,并带来了严重的社会公共卫生和安全问题。为避免其滥用,全球多个国家相继通过法案禁止MDMA使用,对其研究也加以限制。
在国内,MDMA属于第一类精神药品,根据《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条例》,除另有规定,任何单位、个人不得进行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的实验研究、生产、经营、使用、储存、运输等活动。我国MDMA管控十分严格,国内暂无MDMA临床研究进展。
根据新思界产业研究中心发布的《
2023-2027年中国3,4-亚甲基二氧甲基苯丙胺(MDMA)行业市场供需现状及发展趋势预测报告》显示,MDMA的成瘾性和毒性较低,多呈现轻度、暂时的不良反应。近年来,MDMA在改善创伤后应激、提升情绪、增强同理心、增强神经保护能力等方面展示出了巨大潜力。基于其临床应用价值,MDMA在医疗领域的应用正趋于合法化、安全化。
具体来看,2017年,MDMA用于治疗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的辅助疗法被FDA授予“突破性疗法”地位;2023年7月1日起,澳大利亚允许精神科医生开“摇头丸”用于抑郁症和PTSD患者;2023年9月,多学科迷幻研究协会宣布,MDMA用于治疗PTSD的辅助疗法已进入最终试验阶段。
近年来,随着相关管控放开,全球迷幻药物市场发展迅速,截止至目前,全球已有50多家上市公司布局迷幻药物研发。MDMA是研究最广泛的致幻药物之一,相关研究公司或院校有MindMed、ATAI、Cortexa、多学科迷幻研究协会、美国加州大学等。
新思界
行业分析人士表示,MDMA具有致幻、低毒、低成瘾的特点,其疗法有助于减轻PTSD症状和功能损害,且疗法总体耐受性良好,随着临床研究推进、应用趋于合法化,MDMA商业化前景日益明朗。我国精神药品管控十分严格,国内尚无MDMA治疗疾病的进展和认知,但基于其临床应用潜力,MDMA疗法能否在我国落地仍是未知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