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力衰竭器械是指用于心力衰竭治疗的器械,包括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器械、左心室隔离装置(LVPD)、心肌收缩力调节器(CCM)、心脏转复除颤器(ICD)、心室隔离装置(VPD)、经皮肾交感神经消融装置(RDN)等。CRT、ICD是治疗心力衰竭的重要器械,目前已纳入相关指南推荐。
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血管疾病的严重表现或晚期阶段,受大环境及人口老龄化影响,全球心力衰竭患者规模不断扩大。我国是人口大国,心力衰竭、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患病规模位居全球首位,根据《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1》显示,我国心血管疾病患者规模达3.3亿例。作为改善心力衰竭患者症状、延长患者生存期的重要器械,在此背景下,心力衰竭器械市场发展前景广阔。
根据新思界产业研究中心发布的《
2023-2027年中国心力衰竭器械市场行情监测及未来发展前景研究报告》显示,心力衰竭治疗方式包括药物治疗、干细胞疗法、基因疗法、器械治疗等,与药物治疗相比,器械治疗效果好,与干细胞疗法、基因疗法相比,器械治疗安全性高。近年来,随着治疗需求升级,器械治疗受到市场关注,心力衰竭器械市场需求随之释放。随着技术发展,心力衰竭器械逐渐进入植入时代,但与欧美等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心力衰竭器械植入率较低。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器械主要分为心脏再同步起搏器(CRT-P)、心脏再同步除颤器(CRT-D)两种产品,其中CRT-D是主流产品。2022年,我国CRT植入量在5.0千例左右,CRT器械市场规模超过7.0亿元。由于技术难度大,目前我国企业尚不具备CRT器械生产能力,市场由美敦力、波士顿科学、圣犹达等国外企业占据主导。
我国心力衰竭器械市场起步晚,目前仍处于起步阶段。我国从事研发和生产心力衰竭器械的企业有武汉唯柯医疗、诺生医疗、乐普医疗等。我国心力衰竭患者众多,在国产替代大背景下,国内心力衰竭器械企业实现弯道超车的机会仍较大。
新思界
行业分析人士表示,在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心力衰竭患者不断增加,将为心力衰竭器械市场带来广阔发展空间。由于起步晚、技术落后,目前我国心力衰竭器械市场需求依赖进口,未来国内企业仍需加大研发投入、优化升级产品,同时加强品牌建设和市场拓展,以加速心力衰竭器械国产化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