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临床上,蚓激酶可用于心脑血管、内分泌、呼吸系统等疾病的治疗,如血栓、冠心病、糖尿病、脑梗塞、肾病综合症等。蚓激酶是指从特种蚯蚓中,通过提取和分离获得的酶复合物。蚓激酶是一种多分子重组生物制剂,具有溶栓、抗凝、激活酶、活化细胞等功能,被誉为“溶栓之王”。
蚓激酶可分为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物、纤维蛋白溶酶、组织型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物(tPA)三大类。蚓激酶属于人工合成的药剂,不同蚓激酶制备、分离方法有所不同,但大致都包括磨浆、超滤、盐析、溶解、层析纯化、除盐、灭菌等步骤。
受人口老龄化、饮食作息不规律等因素影响,近年来,全球脑血栓、脑梗塞等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不断上涨,我国人口基数庞大,心血管病患者规模居于全球前列,根据国家心血管病中心数据显示,我国心血管病现患人数为3.3亿,其中其中脑卒中、冠心病分别为1300万、1100万。
随着心血管患者规模扩大,溶栓/抗凝药物市场需求不断释放,目前临床常用抗栓/抗凝药物有尿激酶、链激酶、rt-PA、肝素、低分子肝素、华法林等。蚓激酶溶栓能力极强,远高于尿激酶和链激酶,随着溶栓/抗凝需求升级,蚓激酶应用前景十分广阔。
根据新思界产业研究中心发布的《
2023-2028年蚓激酶行业市场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分析报告》显示,近年来,得益于下游需求旺盛,全球蚓激酶市场整体处于增长趋势,2022年达到9.2亿元左右,预计2023-2028年均复合增长率将达到5.5%左右。在全球范围内,蚓激酶市场主要分布在北美、欧洲以及亚太等地区,其中欧美地区蚓激酶市场起步早,发展较为成熟。
蚓激酶剂型分为肠溶片、胶囊剂、原料药等,根据国家药品监管局数据显示,目前蚓激酶相关批准文号为15条,其中原料药批准文号为5条,获批企业有珠海博康药业、江中药业股份、青岛国大药业、江苏联环药业、北京百奥药业;肠溶片批准文号为1条,获批企业为长春雷允上药业;胶囊剂批准文号为9条,获批企业有江中药业股份、青岛国大药业、北京百奥药业等。
新思界
行业分析人士表示,蚓激酶具有优异的溶栓、抗凝功能,在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心血管疾病患者不断增长、溶栓/抗凝药物需求释放,将为蚓激酶市场发展带来强劲增长动力。欧美地区蚓激酶市场起步早,但随着相关技术突破、布局企业增加,我国蚓激酶市场发展迅速,目前已成为全球增速最快的地区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