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中间体是指用于药品合成工艺过程中的一些化工原料或化工产品,根据应用领域不同可分为心血管系统药用中间体、抗生素类药物中间体、抗癌用医药中间体、解热镇痛药用中间体等。
医药中间体产业链上游为化工原料及生产设备的供应;中游为细分产品的生产制作,包括甘露醇、硬脂酸盐、酚类中间体、卤素化合物、微晶纤维素等;下游主要用于药品原料药和制剂的制造。
根据新思界产业研究中心发布的
《2023-2028年中国医药中间体行业细分市场需求及开拓机会研究报告》显示,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发展,国民生活水平不断提升,平均寿命不断延长,健康意识不断增强,加之国内老龄化进程不断加快,老年人口数量不断增长,市场对原料药和制剂的需求不断增长。受下游需求、环保政策等影响,2016-2018年我国医药中间体市场规模不断下降,近年来逐渐恢复增长态势。2018年我国医药中间体市场规模约为2500亿元,2022年市场规模为超过3900亿元,2018-2022年复合年增长率约为12%。
近年来,国家各级政府出台多项政策鼓励支持医药中间体行业发展。2023年4月,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发布《关于深入推进新型工业强区五年计划的实施意见》,提出要延伸发展现代化工产业,巩固氰胺产业国内龙头地位,加快发展医药中间体、高端树脂等行业。2023年7月,衡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衡水市新型材料产业集群发展行动方案(2023—2027年)》,提出要围绕聚醚多元醇、聚氨酯产品,发展医药中间体产品,推动氨基酸由食用级向医用级发展,以产业链延伸和价值链提升。
我国医药中间体行业起步较晚,发展时间短,大多数企业生产规模相对较小,整体生产技术水平较低,产品同质化现象较为严重,行业仍有较大提升空间。目前国内医药中间体生产企业主要有普洛康裕股份有限公司、西安必康制药集团有限公司、浙江九洲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联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
新思界
行业分析人士表示,医药中间体属于高污染、高能耗行业,在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废气、废水等,对生态环境造成较大危害。随着环境形势日益严峻,国家对环境保护重视程度不断提升,医药中间体生产企业需要不断提高改进生产工艺,降低污染排放,推动行业绿色可持续方向发展,同时要加大研发力度,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优化产品质量和性能,提升自身核心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