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思界 > 产业 > 医药 > 聚焦 >

生物可吸收支架(BRS)发展潜力大 我国上市产品数量少

2023-01-18 17:28      责任编辑:周圆    来源:www.newsijie.com    点击:
分享到:

生物可吸收支架(BRS)发展潜力大 我国上市产品数量少

  生物可吸收支架(BRS),是采用可降解材料(包括可降解聚合物、可降解金属)制造而成的新型支架,其植入人体腔道内,经过一定时间后可自然降解,不会对腔道后续运行造成影响,从而避免并发症的产生。
 
  支架利用球囊、导管等推送系统置入人体腔道内,可使狭窄、闭塞的腔道扩张、再通,具有无创/微创、疗效显著、安全性高、患者恢复速度快等优点,可广泛应用在血管、肠道、胆道等疾病治疗领域,例如用于治疗冠状动脉、颅内动脉、肾动脉等疾病。随着介入治疗应用范围不断扩大、手术量不断攀升,支架作为重要介入医疗器械,需求不断增长。
 
  按照材料来划分,支架主要包括裸金属支架、药物洗脱支架、生物可吸收支架三大类。裸金属支架由于存在刺激腔道内壁组织增生、造成腔道再狭窄问题已基本被淘汰。药物洗脱支架是目前市场中的主流产品,其在金属支架外覆盖药物涂层,可抑制腔道内壁组织增生、防止再狭窄,但血管中长期置入支架会引发血栓问题。在此情况下,生物可吸收支架被开发问世。
 
  部分腔道狭窄、闭塞,置入支架一定时间后,可恢复至正常状态,之后无需再利用支架,需要去除,则要开展二次手术;在血管内置入的支架若不去除,则有引发血栓的可能性。生物可吸收支架达到预定目标后,可溶解在人体内被吸收,既具有传统支架的支撑作用,又避免了并发症,因此成为新一代支架产品。
 
  我国老年人口不断增多,而冠心病发病率随年龄增长不断上升,此外,受生活习惯影响,我国冠心病发病率呈现年轻化发展态势,因此冠心病患者数量不断增长。根据《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1》数据显示,我国心血管病现患人数3.3亿例,其中冠心病1139万例。随着医疗观念进步,我国冠心病介入手术量不断增加,拉动支架需求持续上升,生物可吸收支架凭借明显优势,应用比例有望不断攀升。
 
  根据新思界产业研究中心发布的《2023-2028年中国生物可吸收支架(BRS)行业市场深度调研及发展前景预测报告》显示,作为新型支架产品,近两年我国以及全球生物可吸收支架市场快速增长。2022年,全球生物可吸收支架市场规模约为26.9亿元;2022年,中国生物可吸收支架市场规模约为8.1亿元。
 
  新思界行业分析人士表示,在我国市场中,获批上市的生物可吸收支架产品有NeoVas生物可吸收支架、Xinsorb生物完全可降解支架,前者由乐普医疗研制,后者由华安生物研制。我国获批上市的生物可吸收支架数量少,但陆续有企业进入布局,百心安、微创医疗、先健科技、阿迈特等开发的生物可吸收支架正处于临床阶段,未来上市产品有望增多。
 
关键字: 生物可吸收支架 B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