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病毒药物指能够抑制病毒复制的药物。病毒复制过程指病毒首先吸附于易感细胞蛋白受体,进入细胞后经过脱壳,释出病毒核酸,再对其进行复制,最后形成完整病毒。抗病毒药物常用于治疗乙型肝炎、单纯性疱疹病毒、出血热、病毒性呼吸道感染、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等。根据作用机制不同,抗病毒药物可分为广谱抗病毒药物、蛋白质抑制剂、DNA多聚酶抑制药以及穿入和脱壳抑制剂等。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戴口罩成为消费者生活常态,促使我国流感发病率明显下滑。据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局统计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流行性感冒发病数达66.8万例,同比下滑41.7%。流感发生与病毒感染有直接关系,目前治疗流感以使用抗病毒药物为主,随着市场需求逐渐萎缩,我国抗病毒药物市场销售额呈大幅下降趋势,2021年我国抗病毒药物市场销售额达136.5亿元,同比下降23.3%。
根据新思界产业研究中心发布的《
2022-2027年中国抗病毒药物市场可行性研究报告》显示,虽然流行性传染病大范围流行时间有限,但仍具有再次爆发可能性,因此抗病毒药物研发受到我国医药行业高度重视。近两年我国抗病毒药物专利申请量大幅增长,2020年我国抗病毒药物专利申请量达326项,同比增长141.6%。目前,抗病毒疫苗、药物联合治疗以及基因治疗为我国抗病毒药物研发主要方向,其中基因治疗最具发展前景。
从细分市场看,我国病毒感染类型主要包括艾滋病病毒(HIV)、呼吸道感染、乙型肝炎病毒(HBV)三类。目前,抗肝炎病毒药物占据我国市场主导地位,由于乙型肝炎病毒(HBV)耐受性较强,在入侵人体细胞后将进行大量繁殖和复制,难以被彻底清除,因此在实现功能性治愈中存在较大缺口。2021年我国首款原创口服抗乙肝病毒创新药艾米替诺福韦片成功纳入医保,这将为抗肝炎病毒药物行业发展带来动力支持。
新思界
行业分析人士表示,我国抗病毒药物行业发展已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在新冠肺炎疫情推动下,我国抗病毒药物研发速度不断加快,创新药物种类不断增长,为抗病毒药物行业发展带来积极影响。目前,抗肝炎病毒药物占据我国抗病毒药物市场较大份额,随着主流药物被纳入医保,我国乙肝抗病毒药物市场规模将进一步扩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