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思界 > 产业 > 医药 > 聚焦 >

过继性免疫细胞治疗(ACI)研发速度加快 未来市场前景可期

2021-08-12 17:42      责任编辑:王昭    来源:www.newsijie.com    点击:
分享到:

过继性免疫细胞治疗(ACI)研发速度加快 未来市场前景可期

        过继性免疫细胞治疗(ACI)是指采集人体自身免疫细胞,经体外培养扩增、重编程处理(增强其靶向性),然后将其重新输回肿瘤患者体内以提高肿瘤细胞的免疫原性和对效应细胞杀伤的敏感性。过继性免疫细胞治疗具有疗效好、特异性好、副作用低等特点,适用于化疗、骨髓移植、病毒感染、免疫系统肿瘤等对细胞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过继性免疫细胞治疗是肿瘤免疫治疗的热点领域之一,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不断进步,过继性免疫细胞治疗市场发展速度加快。

        根据靶向杀伤性质不同,过继性免疫细胞治疗可分为非特异性免疫细胞治疗和特异性免疫细胞治疗两大类,其中非特异性免疫细胞治疗又可分为LAK疗法、CIK疗法、DC疗法、NK疗法等;特异性免疫细胞治疗又可分为CAR-T疗法、TIL疗法、CTL疗法、TCR-T疗法等。现阶段,全球已有2100多项ACI药物研发管线,其中CAR-T疗法研发管线最多,占比达到56.4%左右,其次为TCR-T疗法。

        根据新思界产业研究中心发布的《2021-2025年中国过继性免疫细胞治疗(ACI)行业市场行情监测及未来发展前景研究报告》显示,我国每年新发肿瘤患者数量庞大,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新发癌症患者数量达到457万例,癌症死亡病例300万例。目前过继性免疫细胞治疗尚未满足庞大的临床需求,未来ACI市场发展空间广阔,随着相关产品逐步获批,ACI市场规模将持续增长,预计2021-2025年,我国ACI市场规模将从13.4亿元增长至156.4亿元。

        ACI产业链上游为原材料及设备开发供应层,受技术、研发实力等因素影响,该环节市场参与者多为跨国大型医疗企业,例如德国美天旎、GE、赛默飞世尔等;产业链中游为ACI研发和生产的制药企业,包括吉利德科学、诺华、蓝鸟生物、罗氏、百时美施贵宝等国外企业以及药明巨诺、科济生物、复星凯特、恒瑞医药等国内企业。受制于上游原材料及设备供应限制,短期内国内企业难与国际品牌争夺市场。

        新思界行业分析人士表示,ACI是肿瘤免疫治疗的热点领域之一,近年来,随着相关研究不断深入,ACI研发生产速度加快,未来将会有越来越多的ACI药物获批。我国每年新发肿瘤患者数量庞大,ACI市场发展前景可期,在企业研发能力提升、相关技术不断突破、国家政策持续利好的背景下,我国ACI行业将逐渐进入规范化、标准化发展阶段。

关键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