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髓抑制是一种常见的临床化疗、放疗方式,在放疗过程中通常会产生白细胞减少症状,因而引发其他疾病感染风险,因此临床中尤其重视化疗期间白细胞降低情况。升白制剂是针对肿瘤化疗和放疗所引起的白细胞减少症的药物,主要用提示提升人体内的白细胞量。
升白制剂的种类多样,常见的有生物制剂、化学制剂、中药制剂三大类,其中生物制剂是治疗重度骨髓抑制的必备药物,后两者主要是起到预防和轻度病症用药。升白生物制剂又被称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作为治疗重度骨髓抑制的常见的药物,其拥有起效快的优点,但药物价格昂贵,且25%左右的患者会发生轻度至重度骨痛的症状。G-CSF有短效和长效两者,短效药物作用时间段,需要每天进行注射,且每周三次进行抽血复查白细胞;长效药物一次注射作用时间长达两周,无需频繁抽血化验。短效G-CSF上市时间较早,早期市场占比较高,但随着长效G-CSF上市,短效G-CSF市场占比逐渐缩小,长效G-CSF目前占比达到75%左右。
化学升白制剂和中药升白制剂作为辅助用药,目前应用需求较少。化学生白制剂的价格和不良反应率均低于生物制剂,适合长期使用,市场中最具有代表性的药物为吉贝尔生产的利可君片,市场占比高达75%以上。中药升白制剂可分为辅助型和治疗型,其中治疗型效果明显,价格较高,但副作用小于化学制剂和生物制剂,具有代表性的药物为梦阳药业生产的升白口服液。辅助型重要生白制剂布局的企业众多,发展时间长,但由于产品价格低、起效慢,市场发展相对缓慢。
根据新思产业研究中心发布的
《2021-2026年中国升白制剂行业细分市场需求及开拓机会研究报告》显示,就国内市场来看,在2019年恒瑞医药研发的长效G-CSF被纳入国家医保,带动长效G-CSF市场需求持续增长,促使生白制剂行业快速发展,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在2020年达到96万元,在人口老龄化和人均收入提升的大背景下,升白制剂市场规模仍将保持增长趋势,预计到2025年或将达到114万元,年复合增长率为3.5%。
新思界
产业分析人士表示,总体来看,在升白制剂中生物制剂一直是市场主导产品,应用需求较高,尤其是长效G-CSF。但近几年随着医药技术的不断革新,升白制剂趋于多样化,化学升白制剂和中药升白制剂均得到一定发展,就整体效果和性价比来看,未来中药升白制剂细分领域拥有广阔发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