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护车是现代急救医疗服务体系(emergency medical services system,EMSS)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医务人员在院前、现场抢救危重患者的活动场所,是现代急救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在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挽救患者生命中起到关键作用。得益于国家及社会资源的大力投入,中国医疗条件不断改善,医疗设施设备不断健全,尤其是在财政资金的大力投入下,包括救护车在内的医用设备需求整体上升,推动了中国救护车市场的发展。
经过数十年的发展,我国救护车行业已形成较为稳定的竞争格局,行业的垄断程度相对较高,客户集中度也处于较高水平。目前,我国救护车生产企业类型主要分为整车企业和改装车企两大类,在整车企业里,欧系轻客的江铃(JSV江铃改装)、上汽大通和南汽依维柯,日系轻客的北汽福田、华晨金杯和厦门金旅处于领先地位,这也是各自领域里的TOP5;在改装车企业中,湖北程力、石煤机和宁波凯福莱行业领先,其中凯福莱更是将“打造中国救护车第一品牌”作为自己的发展目标。
在公共卫生领域平稳发展时,我国救护车的需求保持稳定,并且供需保持平衡。但是突发的公共卫生事件将会使得包括救护车在内的医疗用车的需求在短时间内爆发式增加。2020年我国爆发新型冠状病毒疫情,使得短期内救护车需求激增。根据新思界产业研究中心发布的
《2021-2025年中国救护车行业市场发展现状及产销数据分析报告》,2019年,中国救护车需求量为0.71万辆, 2020年我国救护车需求量猛增至1.35万辆,同时价格也将迅速激增,推动行业规模壮大,市场规模达到25.61亿元,同比增长110.5%。
新思界
行业研究员表示,救护车为基础医疗设施,未来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排除2020年因突发疫情而激增的救护车需求外,预计2021年之后,我国救护车市场将逐渐回归正轨,呈现稳定增长趋势。且从产品方面来看,随着医疗技术的更新以及互联网技术的引入,我国救护车的技术水平也将逐渐提升,2017年以后,北京、上海、深圳等一线城市进入新一轮救护车更换周期,在本次周期中,一线城市高端救护车,如负压救护车采购量快速增长。
此外,中西部地区,尤其是西部地区早期由于经济落后,医疗事业发展也极不完善,救护车市场规模较小。近年来受益于经济的发展救护车市场快速火热起来,尤其是西部地区,受益于国家政策,目前正处于高速发展的阶段,是当前救护车的热点市场,由于医疗基础设施相对薄弱,西部地区救护车依然有极大的增长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