腔内修复术(EVAR)是应用特殊的输送装置导入覆膜血管支架,将支架固定在正常段的腹主动脉壁,隔离高压动脉血流和腹主动脉瘤壁,从而达到治疗腹主动脉和胸主动脉疾病的目的。与传统的开放是修复式相比,EVAR具有创伤小、术中出血量少、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尤其适合高危腹主动脉瘤患者,在临床中应用需求较高。
腹主动脉瘤通常无症状,但一旦破裂,死亡率高达82%左右。受人种差异,当前腹主动脉瘤在欧美等地区发病率较高,而在我国发病率较低。相对而言,在我国胸主动脉夹层发病率和就诊率较高,因此EVAR在胸主动脉夹层疾病中应用需求较高,占据EVAR总需求的64%左右。
根据新思界产业研究中心发布的
《2021-2026年中国EVAR行业应用市场需求及开拓机会研究报告》显示,随着人口老龄化,我国腹主动脉瘤患者和胸主动脉夹层患者数量均持续增长,在2019年我国腹主动脉瘤患病人数约为70万人,而胸主动脉夹层患者数量约为5万人,预计到2024年我国腹主动脉瘤患者数量达到75万人,而胸主动脉夹层患者数量为6万人。随着腹主动脉和胸主动脉疾病患者数量持续攀升,带动EVAR需求持续增长,EVAR手术量持续增长。
在人口老龄化、腹主动脉和胸主动脉疾病患病率的增长,以及医疗水平提升等因素,全球EVAR手术量持续增长,在2019年完成了23万台,其中美国占据了全球EVAR手术量的一半以上,而中国只占据14%。我国EVAR手术起步较晚,目前处于发展阶段,随着主动脉疾病患者数量的增长,则EVAR手术量也将持续攀升,到2022年或将达到5万台,其中胸主动脉腔内介入手术约为65%。由此可见,EVAR在我国渗透率较低,尤其在腹主动脉治疗中应用较少,未来存在较大发展空间。
在EVAR手术中,主动脉腔内介入支架是关键医疗器械,当前该领域主要由外企占据,代表企业有美敦力、戈尔、库克等国际品牌,本土企业有心脉医疗具有一定竞争力。就发展角度来看,当前主动脉介入器械应用范围有限,用于升主动脉、主动脉弓部病变等领域,未来随着介入器械产品的不断更新迭代、企业的推广,以及疾病早筛的普及,主动脉腔内介入器械市场需求持续攀升,预计到2022年主动脉腔内介入器械市场规模达到20亿元。
新思界
产业分析人士表示,EVAR主要用于胸、腹主动脉治疗中,当前国内EVAR渗透率较低,尤其在腹动脉领域应用需求较少,未来市场存在较大发展空间。EVAR手术治疗中所需的关键设备为腔内介入支架,随着EVAR市场渗透率的提升,腔内介入支架市场规模也随之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