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容量扩充剂,也称为血浆扩容剂、血浆增溶剂、血浆代用品、代血浆等,是一种人造高分子量化合物,在体内可以维持胶体渗透压、扩充血容量、降低血液粘滞性,主要用于大量失血、大面积烧伤等导致的血容量降低、休克等紧急治疗领域,在抢救患者、减少用血量、降低输血风险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血容量扩充剂属于血液制品的一种,通常通过静脉注射,直接进入人体血管内,需要具有胶体渗透压合理、扩容效果好、排泄较慢、可从体内完全排出、无抗原性、不影响人体组织与器官功能、安全性高、性能稳定、易于保存等特点。随着医疗技术不断进步,血容量扩充剂产品种类不断增多,在功能与性能方面日益完善。
血容量扩充剂主要包括晶体类血容量扩充剂、胶体类血容量扩充剂两大类。晶体类血容量扩充剂主要有生理盐水、右旋糖酐、缩合葡萄糖等,此类产品进入血液循环速度快,但易渗透到周围组织中;胶体类血容量扩充剂主要有羟乙基淀粉、明胶等,此类产品进入血液循环速度也很快,且不易渗透到周围组织中,血管中血液循环量与晶体类血容量扩充剂相比更为稳定。
根据新思界产业研究中心发布的
《2020-2024年血容量扩充剂行业深度市场调研及投资策略建议报告》显示,随着医疗技术进步、国民医疗支出意识提升,我国血液制品市场持续快速增长。2019年,我国血液制品市场规模约为356.2亿元,同比增长19.5%。血容量扩充剂作为血液制品的一种,市场需求也随之不断上升。胶体类血容量扩充剂由于性能更好,应用比例正在不断攀升,2019年,其市场规模达到54.4亿元。
现阶段,血容量扩充剂的功能主要是维持胶体渗透压、扩充血容量、降低血液粘滞性等,不具备止血、携带氧气、补充营养、分解代谢等功能,无法完全替代输血,在临床上,还需要配合血浆使用。随着医疗技术不断进步,血容量扩充剂产品不断更新迭代,未来若能具有携带氧气功能,其医疗价值将更为突出。
新思界
行业分析人士表示,血容量扩充剂在紧急治疗、抢救患者领域具有重要作用,通常患者失血量在体质量20%以内,按照卫生部建议,不提倡输血,提倡输入等量血容量扩充剂,因此近些年来其市场规模持续扩大。血容量扩充剂直接进入人体血管内,需要具备高安全性,同时随着技术不断进步,其功能也在不断完善,但仍未达到理想目标,未来行业还有较大提升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