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骨科领域,因严重创伤、骨肿瘤、骨髓炎等原因导致出现骨缺损是十分常见,需要进行替换关节手术或治疗骨断裂。而在人体骨无法实现自身修复的情况下,医生便会进行骨组织修复,使用的修复材料主要有自体骨、金属假体、人工骨这三大类。但由于自体骨容易引发感染风险以及系列并发症,而金属假体目前还存在着松动、断裂等问题,因此人工骨作为安全性高、修复效果好的主要修复材料,被大量应用于骨缺损手术治疗中。
自进入21世纪以来,在国家陆续出台利好政策推动医疗事业发展的情况下,我国骨科行业也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骨科植入材料市场发展迅速,发展到2019年,其市场规模已经增长至298.3亿元;且在未来,随着国民健康意识的提升,以及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速,未来几年内我国骨科植入材料市场仍有较大发展潜力。而人工骨作为骨科植入材料的细分产品之一,其应用需求也在逐年扩大。
根据新思界产业研究中心发布的
《2020-2024年中国人工骨行业市场行情监测及未来发展前景研究报告》显示,近年来,我国患有骨质疏松症的患病人数逐渐攀升,发展到2019年,国内骨质疏松症患病总人数已达到2.5亿人以上,是全球骨质疏松症患者最多的国家。而庞大的骨质疏松症患者为我国骨质疏松治疗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极大的市场空间,对人工骨组织材料的需求会越来越大;另外,再加上老年人口的增加,以及“体育热潮”的经久不歇导致运动损伤病例增加,也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市场对人工骨的消费需求。
一般来说,植入的人工骨不仅需要具备本体骨一致的支撑力,还需要有着一定的骨再生能力。而利用3D打印技术制作出来的骨骼,可以迅速诱导骨骼的再生和生长,确保医疗程序更有效、轻松和持久,因此未来我国人工骨市场的发展与3D打印技术有着较大联系。但就目前来看,我国3D生物打印技术成熟度仍然不高,市场尚处于发展阶段,未来在骨科植入等医学应用研究还有待进一步的深入。
新思界
行业分析人士表示,近年来,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老年人口急剧增长,骨科疾病患病率也在持续攀升,进而推动骨科植入物市场需求攀升,而人工骨作为其细分产品之一,应用需求也在逐年扩大。另外,我国人工骨市场发展与3D打印技术有着较大联系,因此未来随着国内3D生物打印技术的不断成熟,我国人工骨行业发展仍然态势向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