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思界 > 产业 > 医药 > 聚焦 >

磁共振成像设备国产化率提升 核心技术仍需突破

2019-07-26 10:57      责任编辑:周圆    来源:www.newsijie.com    点击:
分享到:

磁共振成像设备国产化率提升 核心技术仍需突破

  磁共振成像(MRI)是断层成像的一种,是利用核磁共振成像技术进行医学诊断的影像技术。磁共振成像可用于诊断包括癌症在内的多种疾病,具有分辨率高、多方位扫描、多参数成像、无电离辐射等优点,其诊断效率高,是现阶段有效的临床大型医学影像诊断设备之一。
 
  根据新思界产业研究中心发布的《2018-2022年中国医用磁共振成像系统行业市场调查研究报告》显示,2010-2017年间,我国磁共振成像设备市场销量逐年增长,截止到2017年底,我国磁共振成像设备保有量约为8290台,同比增长13%。从渗透率来看,三甲医院渗透率最高,平均每个医院拥有磁共振成像设备1.57台,二级医院为0.33台,一级医院为0.22台。整体来看,我国磁共振成像设备保有量不断增长,但总体渗透率仍较低。
 
  磁共振成像设备的核心零部件超导磁体的生产技术工艺难度极高,在全球市场上,美国、英国、德国、荷兰和日本等发达国家可以批量生产,因此国际市场主要被GE、西门子、飞利浦和东芝等巨头所垄断。我国本土能够生产磁共振成像设备的企业数量较少,有联影、东软、万东、朗润、鑫高益、安科等企业,其中,联影实现了核心零部件的自主研发生产,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我国磁共振成像市场中,医院拥有的产品以1.5T为主,占比达到55%;性能更高的3.0T产品价格较高,保有量较低,为14%左右。1.5T产品性能基本满足医院临床需求,是市场的主流产品,是我国本土企业与国际巨头竞争的主要领域。我国磁共振成像设备制造企业均已推出1.5T产品,虽然四大国际巨头仍占据50%左右的市场份额,但国产化率正在不断提升。在3.0T高端磁共振成像设备领域,我国市场主要被国际巨头所垄断,本土企业只有联影推出了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3.0T产品,有望同国际巨头进行竞争。
 
  随着国产磁共振成像设备市场占有率不断提高,我国磁共振成像设备进口量有所下降,但多数企业生产所用的超导磁体仍需进口,能够自主生产的企业极少。且在高端3.0T磁共振成像设备领域,市场被国际巨头所主导。整体来看,我国磁共振成像设备市场份额仍有非常大的提升空间,进口产品替代进程仍需加快。
 
  新思界产业研究人员表表示,我国居民的健康意识逐步提升,且现阶段我国已步入老龄化社会阶段,对医疗市场的需求不断增长,推动了我国医疗设备需求量的快速提升。我国磁共振成像设备渗透率仍较低,保有量不能满足国内市场需求,未来有非常大的提升空间。我国磁共振成像设备制造行业核心零部件对外依赖度较高,仅有个别企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相关核心技术仍需不断突破。
 
关键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