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思界 > 产业 > 医药 > 聚焦 >

宫颈癌疾病形势严峻 筛查系统行业有待完善

2018-09-29 20:09      责任编辑:陈晨    来源:www.newsijie.com    点击:
分享到:

宫颈癌疾病形势严峻 筛查系统行业有待完善
 
        宫颈癌是迄今人类惟一病因明确的恶性肿瘤,同时也是可直接观察与取材并早期发现的肿瘤。从宫颈癌前病变发展成浸润癌大约需要10年的漫长过程,因此,通过有效的筛查手段早期发现并在病变早期进行干预,宫颈癌是可以预防的。然而,经过十多年的发展,我国宫颈癌的疾病形势并未得到有效遏制。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我国每年约有15万新发宫颈癌病例,约占全球患者总数的1/3,我国宫颈癌的发病率更是发达国家的6倍,且呈年轻化趋势。
 
        国家有关部门对预防女性宫颈癌的工作滞后,对宫颈疾病的筛查工作不甚完善。据新思界产业研究中心发布的《2018-2023年中国宫颈癌筛查系统市场发展现状及投资战略研究报告》,目前,中国宫颈癌筛查系统行业内的企业数量相对较多,但大部分企业自身规模小,技术、规模、品牌的竞争力相对较弱,研发投入有限,无法实现大规模产业化,进一步导致企业同质化恶性竞争。整体看来,中国宫颈癌筛查系统行业规模相对较小,产业化发展水平不高。
 
1、缺乏专业技术人才,总体研发水平不高
 
        宫颈癌筛查系统行业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知识密集、技术密集型的高技术产业,对人才、技术的要求较为严格,但业内企业大都属于轻资产企业,融资渠道单一,面临技术和人才瓶颈,导致行业内总体研发水平不高。目前中国仍以细胞学(包括传统巴氏涂片)作为宫颈癌主要筛查手段,但总体筛查水平不满意,究其原因,并非由于细胞学检查技术的客观缺陷,主要是由于国内细胞病理学医师及辅助技术人员稀缺,专业人员培训缺乏规范严格的考核和监管制度,也无诊断评估和质控系统。
 
2、企业规模普遍较小,整体竞争力弱
 
        我国宫颈癌筛查行业起步较晚,上市公司和行业内领先企业数量较少,行业内企业存在者普遍规模偏小、产品单一等问题。部分国内领先企业虽拥有先进技术、优质产品,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如美国的Hologic公司、美国Becton-Dickinson公司、瑞士的罗氏、荷兰的QiagenN.V公司等都在全球宫颈癌筛查市场上占据着较大的市场份额。
 
3、国家相关政策支持力度有待提升
 
        宫颈癌筛查系统市场的拓展和新产品的推出很大程度上受医保及商业医疗保险支持程度的影响。目前的医疗保险更多地是支持已发生疾病的治疗,而对疾病的早期诊断和预测缺乏支持,因而限制了宫颈癌筛查系统产品的推广。尽管宫颈癌筛查已开展几十年,一些单位由于历史原因仍将细胞学筛查的判读划分在检验科或妇科,病理科也普遍存在“重组织学检查、轻细胞学检查”的现象。
 
        新思界行业研究员表示需求牵引和技术创新将成为中国宫颈癌筛查系统产业发展的推动力。宫颈癌筛查系统生产企业需要利用产业基金、上市融资、引进外资等多种方式加快兼并重组步伐,不断提高行业组织化水平,实现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将是未来宫颈癌筛查系统产业发展的重要趋势。
关键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