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临床上使用的抗高血压药物主要品类有:钙拮抗剂(即“地平”类)、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即“沙坦”类)、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即“普利”类)、利尿剂、复方降压药、中成药等。
抗高血压处方药市场已形成三大梯队,第一梯队为钙拮抗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第二梯队为复方降压药、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利尿剂、中成药等位列第三梯队。
根据新思界产业研究中心发布的
《2018-2022年中国高血压药物市场发展前景及可行性研究报告》,2016年在各类降压药物中,地平类(钙通道阻滞剂)、沙坦类(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及复方制剂占据了大半的市场份额,占比分别为33.2%、23.4%、15.6%。
目前的高血压药品领域外企占据最大份额,国内企业采取跟随策略,众多企业分食余下的市场份额。2012年3月新公布的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将硝苯地平、氨氯地平和缬沙坦这三个销售额排名靠前的产品全部囊括。这一变化给整个降压药物市场带来格局的变化,未来市场的走向和变化将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各省具体基药招标的政策,以及生产企业和主管部门之间的博弈。
在临床使用的降压药物中,沙坦类药物因其诸多优势,是抗高血压药物中增长率高的品种。国内已上市的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有缬沙坦、厄贝沙坦、坎地沙坦酯、依普沙坦、依贝沙坦、替米沙坦、氯沙坦钾、奥美沙坦酯。
新思界
产业研究员认为,沙坦类作为降压一线用药,不仅针对高血压作用明确,而且对糖尿病、心力衰竭及肾脏疾病等多种并发症疗效显著,投资前景看好。
首先,国内沙坦类药物市场正如日中天,市场基本被洋品牌把持,国产沙坦类药物品种很少,市场空间巨大;并且国家相关政策支持企业开展此类新药的研发,氯沙坦、缬沙坦、厄贝沙坦、替米沙坦、坎地沙坦五个品种已被列入《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2009年版)》,缬沙坦被列入2012年国家基本药物目录。
其次,氯沙坦/氢氯噻嗪、洛沙坦钾/氯沙坦钾、甲磺酸依普沙坦等原研重磅抗高血压药物在2010年前后专利到期,国内企业纷纷申请仿制药研发,多个品种正在进行临床试验,仿制药上市后将打破外资企业的垄断局面,以较低的价格抢占外资品牌的市场份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