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1月27日,2017世界医疗机器人大会在深圳召开,大会上宣布国产辅助腹腔手术机器人有望三年内量产上市。医疗机器人是指用于医院、诊所的医疗或辅助医疗的机器人,在实际应用中发挥着辅助医生、扩展医生能力以及提高医疗质量等作用,业内一般将其大致分成四大类:手术机器人、康复机器人、辅助机器人和服务机器人。
自2015年以来,国家相继发布一系列重要政策文件以推动中国制造的转型升级,医疗领域作为重要的民生领域,对医疗机器人研发生产的支持是各大政策文件关注的重点。《中国制造2025》、《国家标准化体系建设发展规划(2016-2020年)》、《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等政策中均对医疗机器人行业的发展做出了明确的规划与指导,以支持并促进产业的快速发展。
中国具有较大的医疗机器人需求潜力,一方面中国人口老龄化加剧,老龄人口的攀升带来对医疗资源的需求;第二中国医疗资源长期短缺且供需不平衡,市场供不应求现象明显;第三中国在长期的经济发展中对于高质量医疗资源的需求持续攀升;第四是随着国家医疗保障政策的逐渐完善,中国居民对于医疗资源的需求持续增长。
根据新思界产业研究中心的《
2017-2022年中国医疗机器人市场调查及行业分析报告》显示,截至2017年Q2,达芬奇机器人的全球装机量已经达到了4149例,截至2017年5月我国大陆达芬奇机器人保有量达到65台。伴随着达芬奇机器人的火爆,中国医疗机器人行业快速升温,新成立公司数量增多。就目前而言,市场上主流医疗机器人几乎全部由国外企业生产,而我国医疗机器人研发生产企业受进入时间较晚、技术积淀欠缺及相关支持产业技术能力有待提升等因素的影响,与国外企业仍有较大的差距。国内大多数公司的产品线较为单一,只有少数企业拥有多种不同类型的医疗机器人,其中又以康复机器人企业占比最大。从地域分布上来看,北上广等经济相对发达、市场需求大、人才和技术水平强、投资密度高的地区囊括了大部分的企业。东北地区作为中国的老工业基地和中国机器人行业发展的“摇篮”,仍然在机器人产业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但是整体产业的重心正在向南迁移。
新思界
行业研究员表示,医疗机器人在微创技术中具有出血量小、精准度高、恢复周期短的优点,在居民观念变化以及可支配收入提高等因素的影响下,医疗机器人市场将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市场前景看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