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思界 > 产业 > 医药 > 聚焦 >

青霉素行业发展慢 转型升级是重点

2017-11-01 11:34      责任编辑:金兑    来源:www.newsijie.com    点击:
分享到:

青霉素行业发展慢 转型升级是重点

        青霉素是一种高效、低毒、临床应用广泛的重要抗生素,其中青霉素针剂和口服青霉素已能分别治疗肺炎、肺结核、脑膜炎、心内膜炎、白喉、炭疽等病,极大地提升了人类抵抗细菌性感染的能力。但近年来行业发展较慢,急需转型升级。

        新思界产业研究中心发布的《2017-2021年青霉素工业盐行业深度分析及"十三五"发展规划指导报告》指出,近年来由于青霉素利润小、产品供应充足等原因,行业技术进步不大,行业发展速度偏慢,2016年行业总产量为9832吨。

        2016年青霉素生产企业的数量超过300家,重点企业的产量整体规模较大,但增速有限,哈药集团制药总厂和山东鲁抗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是最大的抗生素成品药生产企业,产量分别为386吨和335吨;另外在兽用青霉素行业山东鲁抗舍里乐药业有限公司和河北远征药业有限公司的产量分别达到96吨和35吨。

图表1:2016年中国青霉素成品药主要生产企业产量

数据来源:新思界产业研究中心整理
 
        中国青霉素原料药大部分用于出口,2016年国内生产企业较大的企业有国药集团大同威奇达中抗制药有限公司和石药集团中诺药业(石家庄)有限公司,产量分别为2156吨和936吨。

图表2:2016年中国青霉素原料药主要生产企业产量

数据来源:新思界产业研究中心整理
 
        利润低

        青霉素行业属于传统医用抗生素,成品药定价低,利润不高,医药流通环节、终端的医院和诊所对产品应用兴趣不高。

        应用风险大

        青霉素会引起患者过敏反应,一旦发生过敏,如果抢救不及时,可能会引起患者休克性死亡,因此一般的医院和诊所不愿意使用青霉素。若病人主动要求用青霉素,他们一般要询问病人有无过敏史,然后进行“皮试”,谨慎使用。

        产能过剩

        青霉素原料药在国内产能一直处于过剩的状况,近年来国际企业也纷纷对我国青霉素药品出口进行限制,另外也受到印度等国家激烈的竞争。

        新思界产业研究中心认为,由于我国的青霉素行业利润低、应用风险大、产能过剩等原因,面对国际市场销售受阻,国内市场竞争加剧,各企业纷纷采取应对措施,客观上推动了行业产品结构调整、技术升级和行业整体的转型升级。

        行业的转型升级体现在:不在盲目追求产量的提升,主要体现在针对于下游的新产品研发,提升科技含量,降低对人体的副作用和动物肉制品的残留,有效防范应用风险,促进行业更加健康发展。
关键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