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8日,运动康复医疗机构弘道运动医学诊所宣布获得数千万元A轮融资,投资方为清华控股旗下基金。运动康复是体育与健康、医学交叉领域,在国内还处于起步阶段。随着近年来体育产业的发展和人们健康意识的提升,未来的运动康复市场有着很大的潜力。
康复医学在综合医院中具有明显的应用价值,如骨折、颅脑损伤、脑血管事件、糖尿病、心血管疾病、风湿性关节炎、颈椎病、腰腿疾病等,康复医学有效加快了患者的康复进程,改善了恢复效果,显著降低致残与致死率,对改善临床整体疗效发挥出显著的作用。康复医学与预防医学、临床医学、保健医学并列为第四类医学。运动康复是康复医学里的一个分支,包括三个方面:运动损伤/创伤的诊断和治疗;术后或运动损伤/创伤后,非手术的身体功能恢复和训练;改善身体功能,将其提高到可以参与竞技比赛的状态。
新思界产业研究中心发布的《
2017-2021年中国运动康复市场现状及投资策略研究报告》显示,随着马拉松人群、健身人群的大幅增加,运动损伤人群的数量逐年提升,但从当前市场状况来看,这部分受众正在被健身房、私教工作室所消耗,中国运动康复市场还未到做“普通人”的阶段,环绕在刚需人群外层的运动损伤人群,还未真正“苏醒”,刚需人群则主要集中在有一定消费能力的运动员,术后康复人群,病情严重的运动损伤人群中。
当前,中国市场已经有部分企业进入运动康复领域,多为工作室、诊所等机构,行业整体呈现出小而散的局面,行业内还未出现大型龙头机构。
新思界
行业分析师表示,当前中国运动康复市场还存在供给不足、认识不足和体制不完善的问题。
当前康复医师占基本人群的比例约0.4:10万,而发达国家则达到5:10万,两者相差12.5倍。虽有多个高校开设运动康复课程,但是由于开设时间较晚等原因,中国运动康复师仍大大少于国外。同时中国运动康复医疗机构存在严重不足,康复设备缺乏且较为落后。
当前中国居民对于运动康复的了解不足,许多严重的运动损伤人群大部分会先流向公立医院,选择运动康复机构的较少。当前中国运动康复刚需人群信息不对称,导致大部分运动康复群体对于运动康复认识不足。
当前,运动康复体制不完善,根据国务院颁发的第149号文件《医疗机构管理条例》,不设床位或者床位不满100张的医疗机构,需向所在地的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申请。国内目前工作室形态的康复机构几乎都无法满足床位达到100张,运动康复工作室难以达到要求,医疗资质获取难。此外,运动康复医疗的费用居高不下,弘道诊疗费2000元以上一个小时,健行者平均400元一个小时。医保基本是针对医药费用的报销,对于占支付费用较大比重的康复辅具的费用,还需要个人承担;部分运动康复医疗项目未纳入医疗报销范围。
近年来,资本正在介入运动康复医疗市场,除弘道外,2016年10月,健行者完成天使轮融资;体创动力在2017年1月获得2000万人民币天使投资。资本的注入将会推动运动康复医疗市场规模进一步扩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