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们康复意识的提高以及社会老龄化加剧,对康复器械的需求也将加快释放。到2023年,我国康复医疗产业有望达到千亿规模,年复合增长率将超过18%。
我国已步入老龄化社会,平均每年净增长800万到1200万老人。截至2015年,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达到2.2亿,占总人口比重的16%。其中,失能、半失能老年人已达到4000万人。我国60岁以上人口将会在2020年达到2.45亿。其中,大约有1亿的老年人口有康复需求。而目前需要康复治疗的人群中,超过4/5均无法及时接受正规的康复治疗。
我国康复医疗资源总量不足,分布不均,地区间差距较大,优质资源主要集中在华东、华中、华南等地区,西北、西南地区明显不足。同时,服务体系不健全、不完善,不同地区的康复医疗机构在自身提供服务有限的情况下,相互之间缺乏患者流动、转诊的机制与渠道,部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在促进康复方面还不能充分发挥作用。
实际上,许多疾病,如心脑血管疾病、神经系统疾病,早期康复介入得越早越好,能使患者恢复到比较好的生存状况。然而目前,我国拥有早期康复介入能力的康复科主要集中在部分大医院。20%的省级综合医院,30%的市级综合医院和56%的市级以下医院不具备早期康复能力,只是提供传统康复服务,康复医疗的服务能力需要提高。
在发达国家,康复医疗的分科已经非常细致,而我国目前还处在康复专业人才匮乏,特别是基层医疗机构的康复人才十分缺乏的阶段。配套政策支持不足,相关部门在康复医疗对于促进健康、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节约医疗成本的重要性上,认识还不统一,支持康复医学发展的配套政策和环境还未形成。
未来,首先应明确各层级康复医疗机构的功能定位,城市三级医院主要提供急危重症和疑难复杂疾病的诊疗服务,城市二级医院主要接收三级医院转诊的急性病恢复期患者、术后恢复期患者及危重症稳定期患者。县级医院主要提供县域内常见病、多发病诊疗,以及急危重症患者抢救和疑难复杂疾病向上转诊服务。其次,要建立不同层级康复医疗机构的双向转诊机制。最后,鼓励其他执业范围医师通过规范化培训转为康复医师,将康复医师管理纳入专科医师试点项目,逐步建立康复医学专业专科医师制度。
新思界
医药行业分析人士表示,随着社会资本加速布局、医保的不断完善以及养老康复等系列政策陆续出台,我国医疗卫生体系改革将不断深化,有望形成系统、完备以及充足的康复医疗供给体系。未来在医疗信息化以及互联网医疗的共同助推下,康复医疗产业将迎来快速发展期。
新思界为您提供
《2017-2021年国内康复医疗行业市场现状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