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年,既是国家政策集中发布的两年,也是医药行业加速重组的两年。这两年,将深刻影响中国医药行业未来5~10年的发展。未来,药企会更加注重消费者真实需求,尤其是在健康管理、疾病康复、养生养老等领域来,构建起较大 的产品群,并根据消费者需求提供相应的产品和服务(保健品、家用器械、营养补充剂、医疗信息、健康指导、疾病康复解决方案,养生指导等),而这些产品和服务,都是围绕消费者疾病构建而成的产品群。
未来药企会通过多种平台:自建平台、第三方平台、医疗机构平台等为消费者提供产品和服务,并与消费者保持畅通的互动。未来的药企不会再仅仅关注医生和药店,更会关注消费者,通过对某一类或和某几类疾病筛选出消费者目标群体,为之提供专业、系统的产品和服务,拥有规模较大的忠于药企品牌的消费者群体。多链条网状产业结构是未来医药行业价值链重组的重要方向,并容易形成行业壁垒。
平台经营模式就是把药企定位从单一的药品生产营销向多方位扩展:从关注药品经营向关注医生、患者、政府、医院、社区门诊和网上第三方平台转变。就是从单一的价值链,向以患者或以医生为核心的价值圈的搭建转变。
首先是以医生为核心,主要是以医院为主要销售渠道的治疗性药品,这类药品主要依靠医生开具处方形成销售。当然,这个医生可能要分为五大类:公立医院医生、民营医院医生、门诊医生、社区医生和药店坐堂医。针对不同的医生,药企提供的产品、服务是不同的,品牌价值也会不同。所以,在药企制定战略时,根据服务的医生不同,要构建不同的经营模式。
其次以消费者为核心,对消费者来说,发热感冒的药品需求是偶发性的,基本上消费者更认准药品的品牌。而对一些慢性病消费者来说,除了品牌认知外,可能更会考虑药企的专业性程度,比如痔疮患者用药上会考虑马应龙。构建系列的针对痔疮护理的产品群,从而满足更多消费者的实际疾病需求。当然,药企的产品群构建可能自身产出无法满足,那么,就通过合作方式,增加新的合作伙伴,就上述马应龙案例来说,可以与护理产品生产企业合作,开发为痔疮患者护理更为便捷的产品。面对消费者,药企也会形成平台型经营模式,但针对消费者的平台型经营模式可能比医生更为复杂,但市场也会更大。
新思界
医药行业分析人士表示,平台型经营模式其实是多种经营模式的交汇点,主要是形成网状的多模式结构,最终强化药企自身经营模式。
新思界为您提供
《2017-2021年国内医疗行业市场现状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