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思界 > 产业 > 医药 > 聚焦 >

高端医械市场发展迅速 企业需加强核心研究

2017-08-05 15:15      责任编辑:薛雪    来源:www.newsijie.com    点击:
分享到:

高端医械市场发展迅速 企业需加强核心研究

        国内高端医疗器械市场进入发展期,但核心技术与服务依然是企业的发展痛点。东软医疗、赛诺威盛、广药白云山在内的企业加速进入高端医疗设备市场。长期以来,高端医疗设备市场超过80%的份额由跨国公司垄断。尽管拥有自主研发实力的国内高端医械厂商崛起,但不可避免的是仍处于在国外购买核心零部件,国内组装的状况。

        我国的医学装备产业已经步入黄金发展时代,行业发展将迎来翻天覆地的变化,预计到2020年,医疗设备市场规模将突破8000亿元。庞大的市场规模吸引国内众多企业纷纷布局高端医疗器械。根据新思界发布的2017-2021年中国医疗器械行业进出口市场分析研究报告—一带一路专题系列显示,我国医疗器械增长迅速,2015年市场规模已达到3080亿元。但国内医疗器械行业市场规模仅约为药品市场规模的20%,与发达国家医疗器械行业与药品市场比例约1:1的规模相比,我国医疗器械行业仍有巨大的发展空间。

        国内先进医疗设备行业在过去发展不好,主要原因是缺乏自主创新意识,绝大多数企业仅满足在低端市场分一杯羹,整体小散弱,没有形成集约化发展模式,缺乏龙头企业,有产品没品牌,产品质量、性能、设计、工艺、服务等方面全方位落后。国内医疗器械产业起步较晚,主要集中在中低端市场的现状仍未得到改变,根据国家卫计委的统计,目前国产医疗设备绝对数量超过80%,但多集中在了中低端领域,恶性竞争严重。而进口的医疗设备以不到20%的数量占比,赢得了90%的市场利润。

        事实上,不仅赛诺威盛一家企业将靶头指向高端医疗器械。7月,东软医疗完成股权交割,开启上市倒计时。随着高端市场的逐渐发展,以CT等影像设备研发制造为主要业务的东软医疗将上市计划提上日程。国内高端医疗器械市场得以发展主要受益于政策扶持。不断颁布的行业政策也在为医疗器械行业的发展保驾护航。根据相关统计,仅在2015年国家就出台了18条相关政策扶持国内医疗器械发展。《中国制造2025》提出提高医疗器械的创新能力和产业化水平,重点发展影像设备、医用机器人等高性能诊疗设备等。《健康中国2030》也把“加强高端医疗器械等创新能力建设,加快医疗器械转型升级,提高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医学诊疗设备、医用材料的国际竞争力”写入其中,并提出“到2030年,医疗器械质量标准全面与国际接轨”的目标。

        在高端医疗设备市场超过80%份额由跨国公司垄断的背景下,“国产化”一直是近年政策和行业当中的主旋律,许多医院用的核磁共振设备等医疗器械主要是西门子的,国产设备的质量还有待提高。本土企业是可以生产医疗设备,但是仪器的重要部分国产技术还是不行。现在国内有一部分技术确实拥有自主研发能力,但较为核心的部件依然无法突破,需要到国外购买,回国组装。

        新思界医药行业分析人士表示,国内高端医疗器械市场进入发展期,核心技术以及售后服务依然是各医疗机构关注重点,同时也是国内企业需要克服的难点,国内企业需加强核心技术方面的研究,增强创新意识,加深品牌理念。
关键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