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主要商用的狂犬疫苗有三种。伪狂犬疫苗根据生产方式不同,分为灭活疫苗、自然缺失弱毒活疫苗及基因工程苗。目前,市场上商用的伪狂犬疫苗主要有灭活疫苗、自然缺失弱毒活疫苗、基因工程缺失弱毒活疫苗三类。
灭活疫苗:通过体外培养病毒强毒株,用甲醛等灭活病毒制成疫苗;我国目前市场上主要的灭活疫苗有闽A株、鄂A株。 自然缺失弱毒活疫苗:通过非猪源细胞或鸡胚胎传代致弱,使gE基因自然缺失,减弱毒性制成疫苗;我国目前广泛使用Bartha-K61株,gI/gE双基因缺失弱毒疫苗,由于该基因缺失而进一步阻断弱毒株回复毒力的可能性,所以大大提高了这种弱毒苗的安全性。基因工程缺失弱毒活疫苗:主要包括对与毒力相关的基因如TK、gE、gl等基因的缺失以降低病毒毒力;对糖蛋白基因如gG、gC等基因的缺失以引入选择标记或阻止感染性病毒的产生,从而致弱猪伪狂犬病毒,同时又保持其较强的免疫原性。
不同种类商用疫苗各有优劣。灭活疫苗通过采用与国内流行毒株亲缘关系近的种毒通过甲醛等灭活制成疫苗,对国内流行毒株针对性更强,同时由于病毒灭活后安全性更高,不会引起散毒、潜伏感染等问题。自然缺失弱毒活疫苗通过非猪源细胞或鸡胚胎传代致弱,通过部分毒力基因依然缺失,减弱毒性制成疫苗,免疫性良好且价格较为低廉。基因工程缺失弱毒活疫苗通过基因工程手段对毒力基因进行有针对性的缺失,从而达到减弱毒性同时保持较高的免疫原性,返祖的可能性较小。
企业产品种类集中,基因工程苗较少。根据新思界发布的
《2017年兽药行业深度市场调研及投资分析报告》显示,目前我国拥有伪狂犬疫苗生产资格的国内企业共有41家,取得进口兽药注册的生产伪狂犬疫苗的外企共有4家。目前我国伪狂犬病疫苗以Bartha-61株活疫苗为主,据中国兽药信息网数据,国内41家企业中有39家具有生产Bartha-61株疫苗资格,外企则全部生产销售Bartha-61株疫苗;其次生产资格较多的疫苗品种为闽A株疫苗,共有8家企业。而基因工程弱毒活疫苗目前具有生产销售资格的企业只有4家:四川华神SA215株、东方帝维H2000株、武汉科前HB-98株及HB2000株、中牧股份HB-98株及HB2000株。
伪狂犬病毒2011年在我国发生变异。1948年,我国首次检测出伪狂犬病毒,上世纪60年代伪狂犬病在地方流行,并未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随后疫情出现蔓延但通过引进Bartha-K61株疫苗有效遏制住疫情扩散。2011年,伪狂犬病在经过Bartha-K61株免疫过的猪场爆发,并从华北开始蔓延至全国,表现为母猪流产死胎、仔猪高死亡率,通过分离出的新毒株确认与经典毒株有所不同,伪狂犬病毒在我国发生变异。
变异毒株攻击性增强,现有疫苗不能提供有效保护。目前我国伪狂犬疫苗市场规模约4亿元。根据统计数据,2015年国内兽药企业Bartha-K61株疫苗销售额为2.03亿元;根据调研数据,国产兽药使用比例约60%,Bartha-K61株使用比例达80%,目前估计我国伪狂犬疫苗市场规模约4亿元。国产与进口疫苗价差较大。根据2016年调研数据,国产Bartha-K61株疫苗价格在0.9-4.5元/头份之间,均价1.6元/头份,大部分企业价格在1.5-2元/头份之间,广州永顺和福州大北农价格较高,在3元/头份以上;国产HB98株均价1.8元/头份;进口疫苗3-5元/头份,均价3.5元/头份,几乎是国产疫苗均价的2倍,国产疫苗与进口疫苗之间价差较大。
新思界
医药行业研究人士表示,目前我国伪狂犬病病毒存在两个基因型,I和II型,临床分离出来的多为II型,而市场上主流的Bartha-K61株疫苗主要针对的是I型病毒,造成其对变异后的病毒保护力不足。毒株变异前,伪狂犬gE抗体阳性率逐年走低,感染率得到有效的控制,2011年底随着毒株变异,新疫情爆发,此后阳性率呈上升趋势,2015年高达60.4%,现有疫苗对变异病毒不能提供有效的保护可能是阳性率逐年升高的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