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思界 > 产业 > 医药 > 聚焦 >

国产医疗器械进军非洲市场

2015-10-10 15:29      责任编辑:王琪    来源:www.newsijie.com    点击:
分享到:

国产医疗器械进军非洲市场

        众所周知,我国医疗器械领域市场长期被外资企业及产品垄断,而外资企业也在争夺更多的市场,国产医疗器械难以在如此斗争激烈的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

        2015年10月4日至6日,第二届中非部长级卫生合作发展会议在南非开普敦召开,与会各国代表团一致通过了《第二届中非部长级卫生合作发展会议开普敦宣言》和《第二届中非部长级卫生合作发展会议开普敦宣言实施框架》。

        其中,中国政府鼓励10所大型中国制药和医疗器械企业通过技术转移等方式与非洲伙伴开展合作,在非洲国家生产、维护并提供高质量的药品和医疗器械。

        据不完全统计,截止2015年7月1日,非洲人口已达到12亿人。虽然有着巨大的人口,但非洲拥有的卫生工作者数量却仅占全球卫生工作者总数的3%。每天都有成千上万的人死于疟疾、肺结核、艾滋病以及其他一些完全可以预防和治疗的疾病。医疗卫生工作者的匮乏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这一悲剧,并且那些基于目前现状的解决方案将无法迅速或有效地满足该地区的医疗卫生需求。非洲要承受全世界四分之一的疾病负担。

        由此看出,非洲落后的医疗产业远远不能满足目前正急剧攀升的医械产品需求,巨大的市场需求已促使非洲成为全球医疗器械产业产值新的增长点,尤其是在对基础类医疗器械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

        非洲的医疗产业本身不能满足本国的需求,相当于供不应求。而我国基础器械企业生产力强,但国内消费者都倾向于外资医疗器械。这种状况相当于供过于求。这二者正好互补。开普勒协议的签订正好起到了桥梁的作用。将二者联系起来。为中国医疗器械开辟了新的发展空间。

        同时,新思界行业分析师认为,开普勒协议的签订也为我国中高端医疗器械带来了新的市场。国产中高端医疗器械层出不穷。但比起外资医械,中高端国产医械还是有一定差距的。我们不能在一棵树上吊死。而《开普勒协议》的签订为中高端国产医疗器械提供了另一颗树。或许能缓解国产器械在国内市场的压力。
关键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