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思界 > 产业 > 机电装备 > 聚焦 >

类生命机器人是机器人领域新研究热点 沈阳自动化所是我国代表性研究机构

2025-04-10 17:26      责任编辑:周圆    来源:www.newsijie.com    点击:
分享到:

类生命机器人是机器人领域新研究热点 沈阳自动化所是我国代表性研究机构

  类生命机器人,由生命系统与机电系统融合而成,集成了二者的优势,能够模仿生命现象和生物行为,是新一代机器人,是机器人领域新的研究热点与方向。
 
  根据新思界产业研究中心发布的《2025-2030年中国类生命机器人行业市场深度调研及发展前景预测报告》显示,类生命机器人具有灵敏度高、精准度高、能量效率高、续航时间长、可自修复等优点,可以与环境进行交互,实现自主感知、自主决策、自主行动,突破了传统机器人单纯依靠机电系统所存在的感知、驱动、智能等方面的瓶颈,表现出类似生物的特征与行为。
 
  类生命机器人在传统机器人技术的基础上融合了仿生学,模仿自然生物的结构与行为。类生命机器人不仅拥有机电系统,还将细胞、组织、血液、肌肉等生命材料有机融合,具有生物外观与生命机制,将传统机器人依赖机电系统所存在的感知转变为细胞感知,将驱动转变为肌肉驱动,将智能转变为神经涌现。类生命机器人不同于传统机器人,也不同于自然生命体,拥有独特特性。
 
  类生命机器人可以采用的生命材料主要包括心肌细胞、骨骼肌细胞、神经元细胞、肌肉组织、血管组织等,可以采用的非生命材料主要包括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水凝胶、基质胶、胶原蛋白等,可以采用的控制技术主要包括电控制、光控制、磁控制等。
 
  类生命机器人可以应用在救援、地质勘探、工业、农业、医疗健康、家庭等领域。类生命机器人可以自主组织为集群,协同完成工作,可以自主学习,提升行为与适应性,可以自我修复,能够工作在苛刻环境中。
 
  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是我国最具代表性的类生命机器人研究机构。2022年,该所类生命机器人团队以蝠鲼为设计灵感,研发了一种由体外培养的骨骼肌组织驱动、环形分布多电极(CDME)控制的类生命游动机器人,相关成果发表于《Cyborg and Bionic Systems》。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类生命机器人相关研究论文还包括“电-力联合刺激系统提升类生命机器人驱动能力”、“生命-机电系统融合的类生命机器人”、“类生命机器人及其关键技术研究发展与挑战”等。
 
  新思界行业分析人士表示,目前,类生命机器人发展依然面临生物材料、生命感知、控制、智能等方面的不足,技术进步空间大。2024年8月,我国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智能机器人”重点专项2024年度项目申报指南发布,将智能-驱动一体化的类生命机器人理论与方法列入,这有利于推动我国类生命机器人技术发展。
 
关键字: 类生命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