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混合机器人是将活体细胞、生物组织及微生物有机体等生命单元,整合至机器人系统架构中组成新型机器人。生物混合机器人融合了生物有机体、机械机器人两者优势,具有精确控制能力、自我修复能力、标准化可编程、可复杂作业、柔韧性、极端耐受性等特点。
根据新思界产业研究中心发布的
《2025-2029年生物混合机器人行业市场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分析报告》显示,作为变革性机器人技术,生物混合机器人在医学、农业、工业、环境修复、灾害救援、军事行动等领域具有极大应用潜力。在军事行动领域,生物混合机器人可执行战场情报收集、侦察与监视、精确打击、医疗救助等任务。
生物混合机器人分为半机械人生物混合机器人、组织工程生物混合机器人等,其中组织工程生物混合机器人又分为基于昆虫感觉器官、基于肌肉组织、基于细胞代谢的生物混合机器人。近年来,生物工程、人工智能、材料科学等学科的发展与深入融合,为生物混合机器人研发生产奠定了技术基础。
美国作为全球军事强国,长期以来在生物混合机器人领域保持着领先地位。目前美国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DARPA)已开展多个生物混合机器人相关研发项目,2025年1月,DARPA启动“生物和机器人技术融合的可部署系统”(HyBRIDS)项目,旨在将生物体与合成材料相整合,设计出生物混合机器人。
全球生物混合机器人相关研究院校包括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东京大学、美国佛罗里达大西洋大学、美国斯坦福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等。随着研究深入,越来越多的生物混合机器人被开发出来,如上海交通大学团队受鸟类启发,开发出带有生物混合感知系统的扑翼机器人,其对扑翼频率、风速、俯仰角等关键飞行参数的识别准确率接近100%。
2025年3月,经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指导,华东师范大学主办了浦江创新论坛(第十八届),本次论坛以“多学科交叉驱动生物混合机器人技术突破--从实验室到产业化的跨越”为主题,体现出了生物混合机器人的技术先进性。
新思界
行业分析人士表示,生物混合机器人是材料科学、生命科学、计算机科学等多学科深度交叉的前沿领域之一,将给医学、农业、工业、军事、环保等领域带来革命性影响。生物混合机器人应用前景广阔,但目前来看,其发展仍面临诸多挑战和潜在风险,包括开发过程复杂、生物组件的长期稳定性差、加剧生物安全风险、引发伦理道德争议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