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质子交换膜(HT-PEM),指能够在高温条件下使用的功能性高分子材料。高温质子交换膜具备质子传导率高、高温稳定性好、使用寿命长等特点,为高温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核心组件。
聚苯并咪唑薄膜,简称PBI薄膜,为高温质子交换膜市场主流产品。PBI薄膜具备化学稳定性好、电绝缘性佳、耐腐蚀、耐高温等诸多优良特性,可满足高温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制备需求。熔融成膜法以及溶液成膜法为PBI薄膜主流制备方法。未来随着技术成熟度提升以及生产成本降低,我国PBI薄膜产量有望增长,届时高温质子交换膜行业景气度将进一步提升。
根据新思界产业研究中心发布的《
2025-2030年中国高温质子交换膜(HT-PEM)行业市场深度调研及发展前景预测报告》显示,高温质子交换膜主要用于制造燃料电池,储能系统以及新能源汽车领域为其终端市场。受益于国家环保政策逐渐落地以及技术进步,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景气度不断提升。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燃料电池汽车产量达到5548辆,销量达到5405辆。燃料电池汽车为新能源汽车细分产品,未来随着应用需求增长,高温质子交换膜行业发展空间将得到进一步扩展。
近年来,我国高温质子交换膜研发热情持续高涨,已取得众多新进展。2024年10月,吉林大学赵成吉教授团队成功开发出一种固有微孔聚合物薄膜(PSBI-IM),该材料含有自由基牺牲剂功能,具备化学稳定性好、使用寿命长等优势,作为高温质子交换膜,可用于制造高性能燃料电池。未来伴随研究不断深入,高温质子交换膜行业发展速度将进一步加快。
全球高温质子交换膜市场主要参与者包括德国巴斯夫股份公司(BASF)、美国戈尔公司(GORE)等。在本土方面,我国高温质子交换膜主要生产商包括百利坤艾氢能膜材料有限公司、氢通(上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北京海得利兹新技术有限公司等。百利坤艾已掌握高温质子交换膜核心制备技术,产品在氢燃料电池汽车领域有所应用。
新思界
行业分析人士表示,高温质子交换膜作为一种功能性薄膜,在燃料电池领域拥有巨大应用潜力。未来伴随下游行业发展速度加快,我国高温质子交换膜市场空间将进一步扩展。与海外发达国家相比,我国高温质子交换膜行业起步较晚,但发展势头迅猛,已有多家企业具备其自主研发及生产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