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态量子存储器,是实现长程量子通信与大规模量子计算的核心器件。
从量子通信方面来看,一个光子携带一个量子比特信息进行传输,为实现长程量子通信,需要采用基于量子存储的量子中继技术,来解决量子信息传输损耗问题。为缩短长程量子通信过程中发送一个量子比特的用时,加快量子信息发送速度,可以采用多模式存储技术,即一次存储多个量子比特,因此宽带大的多模式固态量子存储器受到关注。
从量子计算方面来看,量子计算存在扩展难度大的问题,分布式量子计算是重要解决方案,其利用非局域量子门,将独立的量子计算节点进行连接,从而扩大量子计算规模。为了实现远距离的两个量子计算节点之间的连接,在大规模、长距离量子网络中整合算力资源,基于多模式固态量子存储器的长距离局域量子门开发受到关注。
量子通信具有抗干扰性强、传输效率高、安全性高的优点,我国量子通信产业化发展速度处于全球领先地位,预计发展到2026年,市场规模将超过1100亿元。量子计算具有处理速度快、算力大、能耗低的优点,可以为计算机处理能力带来质的飞跃,因此其发展得到了全球各国政府、科研机构、科技企业大力支持。在此背景下,固态量子存储器研究热度高。
新思界
行业分析人士表示,在我国,中国科技大学、中国科学院是最具代表性的固态量子存储器研究机构。2012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郭光灿院士领导的中科院量子信息重点实验室李传锋研究组,开发出保真度99.9%的固态量子存储器;2015年,该团队开发出一次可以存储100个量子比特的多模式固态量子存储器;2018年首次研制出“按需式读取”的可集成固态量子存储器;2024年基于多模式固态量子存储和量子门隐形传送协议实现了跨越7公里的非局域量子门。我国固态量子存储器研究不断深入、技术不断进步。
关键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