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思界 > 产业 > 电子电气 > 聚焦 >

我国硅碳负极材料制备工艺已经成熟 产量逐渐增长

2024-04-02 14:56      责任编辑:王婷    来源:www.newsijie.com    点击:
分享到:

硅碳负极材料

  硅碳负极材料是以硅作为活性物质、碳作为分散基体的一种新型负极材料。与其它类型的负极材料相比,硅碳负极材料具有能量密度高、安全性好、循环寿命高、快速充放电、对环境友好等优势。随着生产技术不断进步,硅碳负极材料的种类逐渐增多,大致可分为硅基-无定形碳-石墨、硅基-石墨烯、硅基-无定形碳-碳纳米管等以及其他硅碳复合材料等。
 
  目前,硅碳负极材料的制备工艺已经成熟,大致可分为高温热解法、化学气相沉积法、溶胶凝胶法、机械球磨法等。其中,高温热解法具有生产流程简单、空隙结构大等优势,但也有硅分散性能差、硅层分布不均匀等缺点;化学气相沉积法具有循环稳定强、充放电效率高等优点,比较适合工业化生产;溶胶凝胶法具有分散性能好、可逆比容量高等优点,但也有稳定性差等缺点;机械球磨法具有粒度小、分布均匀、生产工艺简单等优势,但也有效率低、能效高等缺点。
 
  现阶段,我国硅碳负极材料产业链已经形成。产业链上游主要为原材料行业,提供二氧化硅、锂盐、石墨、碳合金、无机溶剂等;中游主要为硅碳负极材料生产行业,负责硅碳负极材料的生产、合成;下游主要为应用领域,硅碳负极材料多应用于锂电池等领域。
 
  近几年,我国新能源汽车、消费电子、储能等行业快速发展,锂电池市场需求逐渐增长。在此背景下,我国锂电池产能规模逐渐扩大,产量有所增长。根据锂电池行业规范公告企业信息和行业协会发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锂电池总产量超过940GWh,同比增长了25%。我国锂电池市场快速发展,带动了硅碳负极材料市场需求逐渐增长。
 
  根据新思界产业研究中心发布的《2024-2029年硅碳负极材料行业市场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分析报告》显示,硅碳负极材料具有能量密度高、综合电化学性能较优异等优势,逐渐成为主流负极材料之一。近几年,硅碳负极材料生产成本逐渐下降以及配套产业链不断成熟,市场渗透率逐步提升。在此背景下,我国硅碳负极材料产能规模逐渐扩大,产量有所增长。2023年,我国硅碳负极材料产量已经超过1.2万吨。
 
  新思界行业分析人士表示,我国大型硅碳负极材料企业主要有杉杉股份、贝特瑞、翔丰科技、国轩高科、尚太科技、江西紫宸等。其中,贝特瑞市场占比较大,已经成为行业领先企业。近几年,我国硅碳负极材料市场快速发展,企业不断提高研发能力、优化生产技术水平,与国际先进技术水平之间的差距逐渐缩小,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力逐步增强。
关键字: 硅碳负极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