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思界 > 产业 > 电子电气 > 聚焦 >

饱和电抗器(SR)是第一代SVC 目前市场发展空间小

2022-12-01 17:51      责任编辑:周圆    来源:www.newsijie.com    点击:
分享到:

饱和电抗器(SR)是第一代SVC 目前市场发展空间小

  饱和电抗器型静止无功补偿器,简称饱和电抗器(SR),也称为SR型静止无功补偿器,主要由饱和电抗器、电容器、滤波器、可控整流桥等组成,主要包括自饱和电抗器型、可控饱和电抗器型两大类产品,是最先被开发问世的、第一代静止无功补偿装置(SVC)。
 
  自饱和电抗器,依靠电抗器自身固有的能力来稳定电压,利用铁芯的饱和特性来控制发出或吸收无功功率的大小,其输出特性可以通过调节抽头位置和投切并联电容器来改变;可控饱和电抗器,通过改变绕组工作电流来控制铁芯饱和度,以改变绕组感抗,从而控制无功电流大小。
 
  在电力系统中,异步电动机、变压器等感性负载是主流用电负载设备,其工作时,需要吸收无功功率,使得线路电压与线路电流相位不匹配,导致电网电压与功率因数降低,出现损耗增大、供电质量下降等问题,因此需要无功功率补偿。最早采用的无功补偿装置是同步调相机,但其损耗大、噪声大、维护困难,静止无功补偿装置被开发问世。
 
  在全球,20世纪60年代中期,首款投入运行的静止无功补偿器是自饱和电抗器,不久之后,可控饱和电抗器被开发问世。在我国,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开始引入饱和电抗器技术。最初,饱和电抗器用于工业领域,20世纪60年代末期才进入电力系统,70年代其应用规模扩大。
 
  根据新思界产业研究中心发布的《2022-2027年中国饱和电抗器(SR)行业市场深度调研及发展前景预测报告》显示,由于饱和电抗器采用铁芯结构,其过电流能力强,非常适合用来控制短时过电压。饱和电抗器连接到输电线路上,可对冲击性负荷引起的电压波动提供无功功率补偿,可稳定电压,缓解电压闪变,稳定电网功率因数,具有过载能力强、可靠性高、产生谐波小、易于维护等优点。
 
  但饱和电抗器也存在较多缺点:其工作时长期处于饱和状态,铁芯损耗大;工作过程中震动较大、噪声较高;响应速度快,但若要提升过负荷能力,需牺牲过电压调节特性,使得其动态补偿速度降低;制造成本较高。
 
  新思界行业分析人士表示,饱和电抗器综合性能较差,目前整体应用规模小,仅在少数场景中有需求,需求主要集中在电力系统的高压输电线路中。饱和电抗器已逐渐被新型静止无功补偿器所取代,例如在我国市场中,晶闸管投切电容器(TSC)、晶闸管控制电抗器(TCR)是主流产品类型。由此来看,未来饱和电抗器行业发展空间小。
 
关键字: 静止无功补偿器 饱和电抗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