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思界 > 产业 > 电子电气 > 聚焦 >

锂电池负极材料市场集中度高 行业存在进入壁垒

2020-10-27 17:13      责任编辑:王昭    来源:www.newsijie.com    点击:
分享到:

锂电池负极材料市场集中度高 行业存在进入壁垒

        锂电池是一种可多次充放电、循环使用,并以锂离子嵌入化合物为正、负极材料的新型电池。锂电池主要由正极材料、负极材料、电解液、电池隔膜以及集流体等五部分组成,其中锂电池负极材料可分为碳材料、非碳材料两大类。在锂电池中,负极材料主要影响锂电池的首次效率、循环性能等,近年来,随着新能源汽车数量不断增加,锂电池市场需求不断释放,从而带动锂电池负极材料市场需求增加。

        根据新思界产业研究中心发布的《2020-2024年锂电池负极材料行业市场现状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显示,锂电池负极材料位于锂电池产业链中游的最核心环节,约占锂电池总成本的20%左右。2019年,全球锂电池负极材料需求量在24.8万吨左右,其中动力电池用负极材料需求占比最大,达到60%以上。目前锂电池负极材料仍以碳材料为主,例如石墨、软碳、硬碳等材料,氮化物、硅基负极、中间相炭微球、锡合金以及纳米负极材料等新型锂电池负极材料也处于快速增长中。

        由于锂电池负极材料行业存在一定的技术、资金、资源以及规模等壁垒,行业准进入门槛较高,因此锂电池负极材料市场集中度高。2019年,我国锂电池负极材料总产能接近80.0万吨,主要生产企业包括贝特瑞、杉杉股份、江西紫宸、中科星城、东莞凯金、石大胜华等,其中贝特瑞的出货量较大,2020年1-6月贝特瑞锂电池负极材料出货量在2.5万吨以上。

        从产业链来看,锂电池负极材料产业链上游为原材料层,包括石油焦、针状焦、沥青、天然石墨矿石等原料;中游为锂电池负极材料制造层;下游为应用层,涉及到动力电池、消费电池、储能电池等产品。从原材料供应来看,近年来,得益于动力电池产业的快速发展,锂电池负极材料原材料产量有所增加,2019年,我国针状焦产量为45.6万吨,同比增长22.3%;石油焦产量为2810.6万吨,同比增长6.2%。

        新思界行业分析人士表示,锂电池负极材料可分为碳材料和非碳材料两大类,近年来,随着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间接带动锂电池负极材料市场需求增加。锂电池负极材料市场集中度较高,龙头企业占据市场主要地位,随着市场需求逐渐升级,拥有核心技术、客户优势的生产企业的综合竞争力更强,未来锂电池负极材料市场集中度将进一步提高。

关键字: 负极材料 锂电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