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思界 > 产业 > 电子电气 > 聚焦 >

汽车电子MCU依赖进口 国内生产不足

2019-02-26 17:10      责任编辑:李夕冰    来源:www.newsijie.com    点击:
分享到:

汽车电子MCU依赖进口 国内生产不足
 
  20世纪80年代初,北京工业大学电子厂掀起了TP801开发热潮,同期,上海和江苏等地开发了MCS-51的单片机开发系统,这股单片机的热潮引发了全国的智能电子大变革的时代的开始。1986年10月,全国第一次单片机学术交流会在上海复旦大学举行,这标志这中国MCU事业的开始。

  汽车电子MCU即为用于控制车辆电子系统的一种微型集成电子芯片,是汽车电子系统内部运算和处理的核心,遍布汽车动力系统控制、车身控制系统、安全控制系统、行驶系统控制、信息系统等各个领域。汽车电子MCU的特点是高处理性能、大量网络节点处理能力、广泛接口支持能力。近年来,我国MCU市场快速发展,但从下游应用来看,我国MCU最大的应用是消费电子领域,在汽车电子领域的应用还相对较为落后。

  目前,汽车电子MCU的市场主要集中在8、16和32位的微控器,可按汽车电子产品的不同需求用于不同性能的场景。其中,8位汽车电子MCU主要应用于车体的各个次系统,16位汽车电子MCU主要应用于动力传动系统,32位汽车电子MCU产品主要应用包括仪表板控制、车身控制、多媒体信息系统等。

  中国汽车电子MCU产品进口依赖度较高,根据新思界产业研究中心发布的《2019-2023年汽车电子MCU产品行业深度市场调研及投资策略建议报告》显示,2015-2017年,随着产能的扩大,中国企业加大汽车电子MCU的生产力度,汽车电子MCU的产量也不断增加。但受制于技术,中国汽车电子MCU产品集中在低端市场,仅在低端市场实现了进口替代,但在中高端市场竞争力不足。2017年,中国汽车电子MCU产品的产量为2.75亿颗。

  汽车电子MCU行业具有较高的技术进入壁垒,我国汽车电子MCU行业发展起步较晚,尚处于成长期阶段。目前,在我国汽车电子MCU市场上,外资及合资企业比较有竞争优势,国内市场主要被瑞萨、飞思卡尔半导体、NXP恩智浦半导体、英飞凌等外资品牌占据,市场集中度较高。我国本土实力较强、发展规模较大的企业较少,主要有北京兆易创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颖电子股份有限公司等几家领先企业。

  新思界产业研究员认为,随着消费者对汽车安全性、舒适性、驾驶性能等要求的不断提高,汽车厂商对汽车电子产品的性能改善、功能增加、操作方便等方面提出了更多新要求,ESP、TPMS、雷达测距等一系列安全技术得到广泛应用,而这在很大程度上要求汽车电子MCU产品处理能力的大幅提高,因此为了适应汽车不断向高端发展这一趋势,汽车电子MC逐渐开始从8位向16位升级,并进而开始从16位向32位产品迁移,从而在功能和性能等方面更好地满足消费需求。新进入厂家可以加大在32位产品的研发力度,占据市场的前沿,获取丰厚的回报。
关键字: MC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