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控制单元(MCU),也称单片机,是将中央处理器的频率与规格做适当缩减,并将内存、计数器、USB、A/D转换、UART、PCL、DMA等周边接口整合在单一芯片上,形成的芯片级计算机,为不同的应用场合做不同的组合控制。MCU应用范围非常广泛,电子产品上几乎都可以见到MCU的身影。
MCU根据数据总线宽度可分为4位、8位、16位、32位。现阶段,4位MCU市场占有率较小,已有退出市场的趋势;8位MCU成本低,主要应用于电表、马达控制器、家电、电子玩具和低端汽车电子产品等领域;16位MCU比8位性能高,比32位响应速度快且成本较低,主要应用于IC卡、汽车电子、消费电子、工业控制应用等领域;32位MCU拥有强大的处理能力,同时其成本相对较高,主要应用于智能家居、物联网、安防监控、指纹辨识等领域。
根据新思界产业研究中心发布的
《2018-2022年微控制器行业投资环境及投资前景预测分析报告》显示,从市场份额来看,4位MCU产品将逐步被8位产品所取代,2017年其市场份额占比仅为3%;8位产品的市场占有率为16%;16位产品的市场占比为25%;32位产品的市场份额为56%。我国MCU市场中,8位、16位、32位产品共存,受电子产品升级换代加快以及新型电子产品快速发展的影响,32位MCU产品市场需求不断增大,占据了最大的市场份额。
2017年,我国MCU市场销售额为275亿元。与全球市场MCU产品主要应用领域是汽车电子不同,我国MCU产品主要应用在消费电子领域。我国是全球最大的消费电子产品市场,其MCU需求占比达到37%;汽车电子是我国MCU需求增长快速的领域,其应用占比为16%。我国智能家居、物联网、新能源汽车等新兴市场快速发展,将进一步带动我国MCU特别是32位高端MCU产品市场需求的快速增长。
我国MCU行业经过不断发展,生产企业数量较多,但大多数企业集中在中低端领域,生产的产品以8位和16位为主,在32位高端MCU产品领域仅有兆易创新、致象科技和灵动微电子等少数几家企业具有生产能力。我国MCU市场中,中低端产品国产化率较高,高端市场主要被国外巨头企业所垄断。
新思界
行业分析人士表示,32位MCU产品已经成为市场的主要需求,随着物联网等新兴领域不断发展,对MCU低成本、低功耗、高稳定性、高集成度的要求越来越大。我国MCU行业中能够生产32位产品的企业数量较少,且这些企业的技术水平与国际巨头企业相比仍有一定差距。未来突破技术壁垒、提高研发创新能力仍是我国MCU行业的重要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