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思界 > 产业 > 电子电气 > 聚焦 >

动力电池材料之争:背后是行业规范的缺失

2016-02-02 20:02      责任编辑:李蕊    来源:www.newsijie.com    点击:
分享到:

动力电池材料之争:背后是行业规范的缺失
 
 
        近日,有关单位发布的《关于对暂缓在商用车上使用三元材料动力锂离子电池建议的函征求企业意见的通知》,似乎将去年业界中对未来电动车蓄电池定位问题,即是采用三元聚合物锂电池(以下简称为“三元锂电池”),还是采用磷酸铁锂电池的争论画上了句号,对于蓬勃发展的三元锂电池行业而言无疑是从天而降的一盆冰水。

        事实上,对于“三元锂电池客车”的争议一直存在。此前,相关部门曾下发《关于对“暂缓在商用车上使用三元材料动力锂离子电池建议的函”征求企业意见的通知》,但这种以决策层声音出现的“盖棺定论”确是行业内没有想到的。

        据悉,此次下发的通知中写到,三元材料动力锂离子电池与磷酸铁锂动力锂离子电池相比,存在较大的安全风险,而商用车(尤其是商用客车)乘员较多,一旦发生事故,可能带来严重后果。因此,建议工信部暂缓在电动商用车上使用三元材料动 力锂离子电池。

        消息传出后,很多行业的专家以及动力电池厂家认为这种看法无疑是“因噎废食”。有行业研究人士认为,脱离电池的整体设计去谈三元电池的安全性不如磷酸铁锂电池是没有任何逻辑的,“安全是一个系统问题,不只是材料的原因。通过采用高安全隔膜、阻燃型电解液以及液冷等热管理方案,三元电池的安全性同样能够得到保证。因此电池的PACK以及BMS在安全性上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这远超电池材料本身的因素。”

        目前包括北汽、江淮、吉利、南京金龙等大部分国内自主品牌都已经推出采用三元锂电池的新能源车型。行业研究机构预测,到2017年,三元锂电池市场占比将达到50%。一旦“暂停三元锂电池客车列入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推荐车型目录”真正执行,刚刚度过的动力电池紧缺荒将再度来袭。

        行业分析人士表示,暂缓在商用车上使用三元材料动力电池会从技术路线的选择上给新能源汽车行业带来冲击,尤其是车辆的相关参数和技术也将可能发生改变。此外,转战三元动力的电池厂商更有可能面临巨额的投入损失。同时,被过度需求的磷酸铁锂电池将进一步走向无序列发展,这对中国电动汽车行业的发展无疑是一次致命的打击。

        更为关键的是,如果暂缓在商用车上使用三元材料动力锂离子电池,在政策引导下一味推广低能量密度、低可靠性的磷酸亚铁锂来主导我国电动商用车的发展方向,在技术路线上我们将变得过于单一,与日、韩等国家的差距亦将逐渐加大。

        但是,行业研究人士表示,抛开这个争议事件来看,暂停三元锂电池在客车上应用这个决定是有讨论空间的,应该理性看待。的确,目前国内动力电池厂的三元电池产品的质量的确参差不齐,尤其是复杂的三元材料对工艺要求更高,且三元锂电池安全性能的提升需要动力电池企业和车企配合完成,但目前国内鲜有本土动力电池厂能够跨越这一门槛。这种“暂缓”的初衷是规范行业和市场,存在一定的必要性。

        尤其是不管从整车企业研发角度还是电池制造商生产的角度,随着国家补贴政策的逐渐退坡,新能源汽车和相关产业链条都需要发展起来,真正迎战市场的需求。虽然当下的“暂缓”政策引起争议,但是行业需要规范和有效管理的确不得不面对的难题。

        因此,建议,政策制定方应该采取“宽进严出”的灵活管理方式,出台更客观的评价标准,从行业发展的角度增加新的指标,一方面让各界都能接受,另一方面用管理和监督取代限制。

        更多电子市场分析报告请关注新思界产业!

 
关键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