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以来,我国仪器仪表始终保持着增速状态。即使在整个工业大环境趋势放缓的情况下,也能稳住脚步,扶摇直上。其中以自动化仪表和专用仪表市场更为突出。近日,随着国务院公布的《关于印发国家标准化体系建设发展规划(2016-2020年)的通知》(以下称《通知》)发出。标准化建设开始成为了当前仪表产业发展的重点,无论是产品的标准化建设还是企业的标准化建设,都能提升我国仪器仪表水平以及自动化技术水平,凸显经济效益。
“中国制造2025”中明确把研制智能传感器、高端仪表标准作为研究的重点项目。而此次《通知》的发布,将标准范围扩大到自动化技术水平,将会提升影响力,提高经济效益。
《通知》指出标准化建设的基础是坚持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在不断追求自动化控制的今天,只有智能化的市场才能满足需求,吸引更多的资本。仪表行业也需要提升智能化标准,拿传感器行业来说,目前传感器涉及的领域已经十分众多,像目前列为重点的船舶行业、海洋探测等,都需要使用更为精确、强大的传感器。智能制造标准的建立,可以极大的提升仪表技术的规范性,扩大经济效益。
《通知》提出,要推动重点领域标准化突破,加快走出去步伐。仪表行业在未来建设中将重点围绕“中国制造2025”,加强推动重点行业标准体系建设,如核电仪表、智能电网成套仪表将成为突破的重点,加大这些重点项目建设,开展试点和示范,提升国产化进程,提高国际竞争力,是当前标准建设的一大目标。
行业研究人士表示,我国仪器仪表产业发展,还需要企业发力。首先,企业需要瞄准正确的市场。通过不断的完善产品、管理来提升标准。其次,仪表企业需要加速科研能力,提升产品科技水平。最后是依靠行业学会的引导作用。
我国仪器仪表落后于国际先进水平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包括测量与控制的精度不高,品种短缺,外观不美等因素,而最致命的差距表现在产品的可靠性和稳定性上。使用国产仪器仪表,一次开机成功率不高,而使用中维修率却不低。可靠性和稳定性问题长期得不到根本性解决,成为我国仪器仪表发展中的“瓶颈”,严重地阻碍了国产仪器仪表的应用。
仪器仪表应用领域广泛,覆盖了工业、农业、交通、科技、环保、国防、文教卫生、人民生活等各方面,对国民经济有巨大倍增和拉动作用,有着良好的市场需求和巨大的发展潜力。随着国家标准的出台,仪器仪表企业应当加大技术投入与创新力度,以适应未来高自动化与智能化趋势。通过不断提升技术与产品创新,进一步从中低端领域向高端领域发展。
新思界产业研究中心发布的
《2016年仪器仪表行业深度市场调研及投资策略分析研究报告》显示,未来我国仪表仪器发展方向主要向工业自动化仪表、电工仪器仪表、科学测试仪器、环保仪器仪表、分析化学仪器、仪器仪表元器件、医疗仪器等中高端科学仪器方向发展。